课件编号20245225

第19课 一棵小桃树 第1课时(穿越风雨的美丽)导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9次 大小:7472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美丽,解析,原卷版,导学案,风雨,19课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一棵小桃树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主要内容,品析描写小桃树成长经历的语句,体会小桃树面对挫折的态度。 2.学习托物言志,感受作者的成长经历,理解作者寄托在事物上的“志”。 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一 字词清单 读准字音 忏悔chán huì 哆嗦duō suo 矜持jīn chí 执着zhí zhuó 服侍fú shì 猥琐wéi suǒ 渺小miáo xiǎo 魂魄hún pò 幼稚yòu zhì 颤抖chàn dǒu 赤裸chì luǒ 褪tuì气血方刚qì xuě fāng gāng 轰轰烈烈hōng hōng liè liè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伫立:长久地站立。生灵:生命。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矜持:拘谨,拘束。 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楚楚:娇弱柔美。服侍:伺候,照料。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恍然: 忽然醒悟的样子。猥琐:(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含贬义。幼稚: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赤裸:光着身子,不穿衣服。祸不单行:形容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祸,灾难。 任务二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贾平凹,生于1952年,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作家。他的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丰富的生活道理。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秦腔》,散文《月迹》《丑石》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平凹散文》(浙江文艺-出卷网-2008年版)有改动。贾平凹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土生土长,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寡闻。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社会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在极左路线的重压下,他遭受了种种不幸。但像小桃树一样,他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任务一 理清文章结构 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引文部分,交代“我”写小桃树的缘由。 第二部分(2):写眼前情景,开花的小桃树经受风雨摧残,抒发了作者怜悯、痛心、惋惜、自责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感。 第三部分(3—8):写小桃树艰难曲折的生长过程。 第四部分(9—14):回到眼前情景,生动地描写了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的情景。 任务二 整体感知 在文中圈画出表明时间的语词,结合文章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状态。 学习任务单 时 间 小桃树的生长状态 ①_____ 老、瘦、容颜褪尽 好多年前的秋天 ②_____ 那个春天 ③_____(嫩绿、黄、瘦)长到二尺来高 奶奶去世 ④_____ 如今 开花(花苍白,遭雨零落,挣扎) [参考答案] ①今天的黄昏 ②桃核 ③萌芽 ④有院墙高了 任务三 析读课文,明晰写法 1.“我”与小桃树的成长经历有何异同?为什么要联系起来写? 小桃树 “我” 异 面对挫折的态度 虽然遭遇不幸,却不屈不挠,以其特有的韧劲,顽强地生长着。 “我”的脾性一天一天地坏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同 成长环境恶劣 生长在院子的角落,见不到多少阳光,被猪拱折过,还险些被砍掉。 “我”生长在山村,初到城里,成长环境也不尽如人意。 成长中充满磨难 第一次开花时,就遭到风雨的摧残,枝条被摇撼,花瓣一片片落下,容颜褪尽。 “我”满怀要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的愿望,却“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不断经受人生挫折。 “我”和小桃树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相同,面对挫折的态度却不同。小桃树让“我”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明白了“不屈不挠的奋斗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的生活哲理。 2.讨论:作者是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慨的? (1)通过明写小桃树的经历来暗写“我”的经历:“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从小怀有梦想———离家出山,进城读书后,感到自己的渺小,但也想干一番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