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45313

8.3 摩擦力教案(表格式)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2)

日期:2024-06-0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832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摩擦力,教案,格式,人教,物理,八年级
  • cover
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学校: 学科 物理 授课年级 八年级 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 第八章 摩擦力 计划学时 1学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影响摩擦力大 小的因素。(3)增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 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 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 因,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即可。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在“科学世界”里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学习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对摩擦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还仅仅是形象上的感知,没有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遵循从形象到抽象,从生活到物理,从已知到未知的的顺序,学生虽然已学过力、弹力、重力的知识,但初二学生接触物理时间不长,控制变量法探究能力较弱,更何况多个变量。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又有一定难度,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适当营造相关物理情景,来启发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才能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效进行。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摩擦力的产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认识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道摩擦力; 2.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 教学设计思路 以现场拔河比赛作对比,强烈的反差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且当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出猜想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刚才亲眼所见的情景,得出合理的猜想,前后呼应也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本节课的主题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为了突显主题,摩擦力定义就不能占用较大篇幅。于是我以两次感受实验,突破 “相对运动”这个难点,从而很快得出摩擦力的定义。 教材中选择用毛巾和木板来呈现不同粗糙程度的接触面,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木板较窄,易发生“脱轨”事件导致实验失败,而毛巾较软,易发生堆积,使拖动木块时受到阻碍,我将它们换成砂纸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砂纸很平整,不易起皱,正反两面的粗糙程度不一样,能形成强烈对比的实验效果。另,教材中选用钩码作为重物改变压力大小,我将它改成了密度更大更易放稳的铜质圆柱体,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且更易操作。 测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接读出摩擦力大小。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极难控制匀速运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