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48892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10 《陋室铭》 (最新模拟)(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495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解析,原卷版,模拟,最新,陋室铭
    专题10:《陋室铭》(解析版) 最新模拟 1.(2023 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一模)阅读回答问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根据语境,为下列加点字选择词义或用法准确的一项是     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腰白玉之环③无丝竹之乱耳 A.①表转折,可译为“但是” ②腰间 ③杂乱 B.①表修饰,不译 ②腰间 ③扰乱 C.①表转折,可译为“但是” ②在腰间佩戴 ③扰乱 D.①表修饰,不译 ②在腰间佩戴 ③杂乱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我认为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就不会觉得吃穿不如别人。 理解:吃粗糙食物,穿破烂衣服,可见物质条件匮乏,然而作者专注于学习,内心充实,最终学有所成,做了高官。 B.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翻译: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道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理解:位列公卿,皇帝恩宠,四海称名,而作者却说“未有所成”,可见宋濂心怀大志,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理解:作者运用类比手法,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何陋之有”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 (3)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文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卫灵公》 材料二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陶渊明传》,有删改) “安”是一种能力,“乐”是一种选择,“安贫乐道”是一种人生境界,正如“材料一”中孔子所言“①  ———。《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以读书为乐,《陋室铭》中刘禹锡通过②   三方面体现“陋室不陋”,自得其乐。“材料二”中陶渊明乐居田园,既体现在其与人饮酒不拘小节的直率性格上,还体现在其③   的行为上。 【答案】 (1)C (2)C (3)①君子忧道不忧贫 ②环境之雅,志趣之雅、交往之雅 ③“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①句意: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而,表转折。 ②句意:腰间挂着白玉环。腰,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③句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乱,扰乱。 故选:C。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及理解。 A.有误,句意: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以,因为。 B.有误,位列公卿,皇帝恩宠,四海称名,而作者却说“未有所成”,这是作者自谦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