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48903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15 《记承天寺夜游》 (过关检测)(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508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解析,原卷版,检测,过关,记承天寺夜游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原卷版) 过关检测 一、(2022秋 重庆市开州区期末)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月色入户 B.学而时习之/四时俱备 C.高峰入云/月色入户 D.将复何及/非复有能与其奇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写了风景,高山流水觅知音,都提到有“值得与言”的朋友。 B.【乙】文写景虽少但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庭明,写影突出月色,写水突出夜清。 C.【甲】【乙】两文都有骈文的特点,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但乙文更给人散淡自然之感。 D.【甲】文“将”“欲”二字赋景物以极致的静态;“乱”“竞”极写动态,打破清晨傍晚的宁静。 (4)【链接材料】写了什么事什么景?甲文和【链接材料】都提到“康乐”,他们对“康乐”之情有何异同? 【链接材料】 阳春召我以烟景①,大块②假③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④天伦之乐事。群季⑤俊秀,皆为惠连⑥;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节选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注]①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②大块:大地,大自然。③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④序:同“叙”,叙说。⑤群季:诸弟。季:年少者的称呼。这里泛指弟弟。⑥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 二、(2022秋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 【甲】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东坡食汤饼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间③。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⑥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⑦’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箸(zhù):筷子。⑦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甲】诗的作者是    ,【乙】文作者    ,苏轼评价其诗“诗中有画”。 (2)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 仁至义尽 B.念无与为乐者 念念有词 C.相与步于中庭 门庭若市 D.盖竹柏影也 欲盖弥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丙】两文中的划线句。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4)一切景语皆情语。【甲】诗颈联运用白描手法,不仅准确地描绘了    的塞外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乙】文写景句则点染出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