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49232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85931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 1.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了解到高温下C与CuO反应生成CO2,C还能使CO2转变成CO。于是对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 (1)C还原CuO时产生的CO2与C进一步反应生成CO,则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阅资料】1.CO不与NaOH、Ca(OH)2及H2SO4反应。 2.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能吸收气流中水蒸气。 3.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吸收CO2气体。 【实验过程】取研细和干燥后的过量木炭和CuO混合均匀后,装入试管,连接装置,将反应后气体通入如图装置,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CO。 (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 。 (3)上述实验中确定CO存在的现象有:①装置D中粉末的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② 。 (4)从环保和安全角度考虑可以在尾气部分加一个酒精灯,因为CO有 化学性质。 【实验结论】高温下,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有CO。 【延伸应用】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防止产生CO,应注意及时通风。 2.某兴趣小组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进行了探究。 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段时间,然后再加热,其原因是 。 (2)该实验中,能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为 。 (3)经过思考,小明同学改进了实验(如图2 所示)。请参与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① 将插入胶塞的一根光亮的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 铜丝表面变成黑色 铜加热变成黑色的氧化铜 ② 再次灼烧铜丝至红热,趁热将铜丝迅速伸入盛有CO气体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 铜丝表面由黑色变 为红色。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4)对比原实验,改进后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 (答一条) 3.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课外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知识回顾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空气)、 。 (2)写出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任务二】探究影响燃烧的因素 (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I:小组同学按如图1所示,组装仪器,装入药品。 步骤II:用凸透镜聚光对准燃烧匙中蜡烛的烛芯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蜡烛被点燃,过一段时间熄灭。而这一过程中白磷始终不燃烧。 步骤III: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凸透镜聚光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白磷燃烧。 通过上述实验分析: ①步骤II中白磷始终不燃烧的原因是 。 ②步骤III中白磷燃烧的现象是 。 ③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写一条)。 【任务三】对【任务二】展开数字化探究 小组同学对蜡烛熄灭后白磷还能继续燃烧的现象产生好奇,利用数字传感器分别测定了蜡烛、白磷(均足量)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时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 (4)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可知,白磷能够燃烧而蜡烛不燃烧的氧气浓度(x)范围是 。 (5)通过分析图中数据,你认为有氧气时可燃物 (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够燃烧,写出你对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新认识: 。 4.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课外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 (1)知识回顾: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任务二】探究影响燃烧的因素 步骤Ⅰ:小组同学按如图1所示,组装仪器,装入药品。 步骤Ⅱ:用凸透镜聚光对准燃烧匙中蜡烛的烛芯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蜡烛被点燃,过一段时间熄灭。而这一过程中白磷始终不燃烧。 步骤Ⅲ: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凸透镜聚光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白磷燃烧。 通过上述实验分析: (2)①步骤Ⅰ中白磷始终不燃烧的原因是 。 ②实验中气球的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