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51257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测试政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986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北省,测试,解析,原卷版,试题,政治
    绝密★启用前 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政治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引发广泛关注,用户只需要输入一些提示词,AI大模型就可以产出相应的文字、图片、代码等内容。李某利用人工智能模型,通过输入多个提示词的方式生成图片,发布在某社交平台并注明“AI绘画”等标签。刘某在其他平台上使用该图片作为文章配图,并去除了图片的署名水印。后李某对刘某提起诉讼。对于这起我国首例涉及“A1文生图”著作权案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人工智能生成图片因不具有独创性不能认定为作品 ②刘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署名权 ③刘某应承担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的责任 ④李某著作权的保护期是李某有生之年加去世后50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李某利用人工智能模型,通过输入多个提示词的方式生成图片,在图片生成过程中,李某投入了智力劳动,所以该图片属于李某作品,①错误。 ②:刘某在其他平台上使用该图片作为文章配图,并去除了图片的署名水印,刘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署名权,②正确。 ③:材料不涉及侵犯名誉权,所以不涉及恢复名誉,③不选。 ④:著作权属于自然人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50年,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 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重点就规范网络信息内容、保护个人信息、防治网络沉迷等作出规定。对未成年人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②未成年人应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③我国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有悖于平等原则 ④未成年人不受年龄限制,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①说法错误。 ②④:未成年人不受年龄限制,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应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②④说法正确。 ③: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是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的保护,并不违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3. NJ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公益诉讼案。案件当事人张某非法捕捞被列为濒危物种的长江鳗鱼苗出售给王某等人并从中获利。NJ市人民检察院认为该行为损害了长江生态资源,对王某等人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支付其非法捕捞、收购鳗鱼苗所造成的损失351万元,及造成的生态资源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王某等人不服,上诉至JS省高级人民法院,法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对该案件审理认识正确的有( ) ①NJ市人民检察院对王某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②JS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为终审裁决,审理就基本结束 ③王某等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为自己的行为寻求辩护人进行辩护 ④对破坏长江水域生态环境的行为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处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NJ市人民检察院认为该行为损害了长江生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