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节 快与慢 八年级上 初中物理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知道速度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重点)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会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重点) 学习目标 观察思考 判断谁快谁慢 问题1:在百米比赛中,观众怎样判断哪个运动员跑得快? 问题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又是怎样判断哪个运动员跑得快的? 问题3:观众与裁判的判断快慢的方法一样吗?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一 1.观众: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经过路程的大小。 2.裁判: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大的就快 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就快 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例如,高速路上的小轿车10min行驶了18km,雨燕5min飞行了12km,小轿车和雨燕相比,他俩谁运动得快? 可见,表示运动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 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在物理学中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高速路上的小轿车:每秒钟行驶了18000÷600=30(米); 雨燕:每秒钟飞行了12000÷300=40(米) 40米>30米,雨燕更快。 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也可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试试看。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公式: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可变形为: s=vt v─速度,s─路程,t─时间 比值定义法 速度 速度的单位 速度的单位= 路程的单位 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米每秒(m/s 或m·s-1 ) 速度的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叫组合单位。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 速度/(m·s-1) 物体 速度/(m·s-1) 蜗牛 约1.5×10-3 上海磁悬浮列车 可达120 人(步行) 约1.1 喷气式飞机 约250 自行车 约5 超音速歼击机 约700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 约33 子弹(出膛时) 约1000 雨燕 可达48 同步卫星 3070 典例1 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 (1)“8km”指———; “40”指———。 (2)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 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h。 此处离西大桥还有8 km 汽车最大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 0.2 解析: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0.2 h。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二 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机械运动的分类 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图中,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呢? 甲 乙 甲:速度不变 乙:速度改变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为了方便研究,往往将生活中的某些运动近似地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②做直线运动,且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即在任何时间 段内,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v-t图像: ①与时间轴平行。 ②与纵轴的交点为速度的大小。 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图像 s-t图像: ①过原点的直线,说明s与t成正比。 ②图像的斜率(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大。v甲 v乙。 > 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 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