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八年级上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1.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噪声的来源,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噪声的方法。 学习目标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用不同的大小的力敲打鼓面或拨动琴弦,我们听到的声音强弱不同。人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音调、音色 知识点一 1.响度 现象:用较大的力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加大,响度也随之增大;同样,增大拨动琵琶的弦的力度,弦的振动幅度增加,发出的声音更响,响度更大。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的影响因素———振幅 振幅____,响度____ 振幅____,响度____ 小 小 大 大 响度的其他影响因素 声音的响度,除与振动的幅度有关外,还与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声音分散程度有关。响度越小、声音的传播距离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越小。 举例: (1)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这说明响度与声音的传播距离有关。 (2)喇叭的外形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声音强弱的表示 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它实质上是指响度的大小。 声音的强弱不同,人们听起来的感觉是不同的。 典例1 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声音调小一些,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指的是声音的( ) C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笛子、男女高音的声音高亢嘹亮,大提琴、那女低音的声音低沉婉转。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音调 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 现象:听到纸片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相同。 探究音调和振动快慢的关系 振动快慢不同 结论: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发声的音调越高;振动越慢,发声的音调越低。 (1)概念: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 (3)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音调的影响因素———频率 实例: 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说的“女高音”“男低音”中“高” “低”指的都是音调;一般来说,儿童发声的音调比成人高,女声比男声音调高。 典例2 在使用小提琴前, 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B 解析: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振动时的频率不同。 频率的改变会引起声音音调的改变,所以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答案:B 小白兔能分辨门外说话 的是妈妈还是大灰狼, 靠的就是音色。 3.音色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声音,除了因响度、音调引起的不同感觉外,还与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有关。 音色的决定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 实例: 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能凭音乐声听出哪些乐器在演奏,主要依靠的就是音色。 声音特性的比较 项目 含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音调 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音调高:清脆、尖细 音调低:粗犷、低沉 响度 声音的强弱 (大小)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响度大:震耳欲聋 响度小:轻声耳语 音色 声音的特色 发声体本身的材料、 结构 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重要特征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 小明,上学去啦!”, 正在看书的小明听到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超在叫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