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57213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5次 大小:1792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DNA,要的,遗传物质,学案,答案
  • cover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预习新知】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种类 项目   S型细菌 R型细菌 菌落 表面_____ 表面_____ 菌体 毒性 _____毒性 _____毒性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论: 已经加热致死的 细菌,含有某种促使 活细菌转化为 活菌的活性物质——— 。 艾弗里的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论: 该实验说明了荚膜多糖、蛋白质、RNA、脂质等不是 的遗传物质。 艾弗里的结论可描述为 是转化因子,也可描述为DNA是 ,但不能描述为DNA是 。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链球菌的类型(连线) 2.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两个阶段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 为实验材料,利用 的新技术,完成了一个更具说服力的实验。 1. T2噬菌体的结构: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 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 构成,头部内含有 。 T2噬菌体的繁殖方式: 。 2.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步:标记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有35S的培养基→获得含有 标记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含有32P的培养基→获得含有 标记的大肠杆菌。 第二步:标记T2噬菌体。 噬菌体+含35S的大肠杆菌→获得蛋白质含有 标记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32P的大肠杆菌→获得DNA含有 标记的噬菌体。 第三步:用已分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①35S标记的噬菌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射性同位素35S主要分布在 _____中。说明35S _____。 ②32P标记的噬菌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射性同位素32P主要分布在 中。说明32P_____。 3.结果分析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 留在外面。 ②子代噬菌体的各种形状是通过亲代的 遗传的。 实验结论: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4.后来的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外,还有 。 【巩固训练】 1.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 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 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 2.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B.真核细胞内的DNA是遗传物质,原核细胞内的RNA是遗传物质 C.生物细胞中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下列关于探究遗传物质的几个经典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是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因子” B.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中利用了加法原理对自变量进行控制 C.用被32P、35S同时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不能使用14C标记噬菌体 4.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到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5.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图中两处“蛋白质”相同 C. ①②③过程发生在大肠杆菌内 D. 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两条链来自亲代 6.在探索DNA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