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58273

4.1 走向生态文明 (课件+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5次 大小:36793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走向,生态,文明,课件,学案,答案
    (课件网)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涵,举例说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3.联系实际,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知识点一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知识点二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目 录 CONTENTS /////// /////// 课时精练 /////// 1 2 3 知识点一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知能提升] 1.人类社会发展史 社会阶段 主导产业 资源基础 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 原始社会 ____、狩猎 自然植物、动物 对自然的破坏较小且发生在_____ _____自然 农业社会 种植、_____ 作物、 驯化动物、土壤、气候 对自然的破坏有限,出现_____生态危机 _____自然 工业社会 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 _____ 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 _____自然 采集 局地 依附 养殖 区域性 半依附 矿产资源 征服 2.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途径:走_____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2)生态文明的意义:意味着人与自然是_____,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_____。 (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与_____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_____,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_____。 可持续发展 生命共同体 和谐共生 经济 总体布局 千年大计 [情境] 被动屋,也叫被动式房屋、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之所以称其为被动屋,是因为它不需要主动向外界索取能源,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空调和暖气,基本上依靠被动收集的热量就可以使屋内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在理想状态下,被动屋正常运作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合适的材料,只靠人体和室内电器余热,就能保持室温25 ℃左右,大幅降低冬季采暖与夏季制冷的能耗。 被动屋1991年源于德国法兰克福。作为低 能耗和高舒适度的节能建筑,被动屋已在 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开始推广。一般 而言, 被动屋比普通建筑可节省高达90% 的能耗,理论上可将采暖和供热能耗降低到 零或接近零的水平。 [情境探究] [探究] (1)和主动屋相比,被动屋主要有哪些减少能耗的途径?(综合思维) 提示 ①高性能玻璃、厚隔热层、石板地板与墙面等外围结构具有较高的保温隔热性能; ②连接点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减少热能损失; ③由于房屋气密性好,屋顶内侧安装了通风换气系统,室内废气可回收转换为热能,室外新鲜空气经过滤后进入室内,保证了室内空气质量; ④考虑窗户的朝向和大小、屋檐的宽度,以被动合理利用不同季节的太阳能。 (2)你还能举出其他体现生态文明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实例吗?(人地协调观) 提示 低碳出行、自备布袋购物、绿色社区建设、绿色学校建设、光伏公路建设等。 C [对点突破] 人地关系在范畴上含“人”和“地”两个主体,两个主体间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人地关系的主要内容。如图为人地“三元”结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人地关系内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兼具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B.“地”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合体 C.人地关系协调与否,取决于“地” D.人地关系是动态、开放、复杂的系统 解析———人”兼具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其本质内涵是人类社会,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地”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交织、叠加、有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