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58881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9次 大小:596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 cover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 【预习新知】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 (1)局面的形成: ①东汉末年, 、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势。 ②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 。 ③刘备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 ,简称蜀。 ④孙权定都建业,国号 (2)并立和结束: ①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 ② 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③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④ 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2.西晋统治 (1)五胡内迁: 主要有匈奴、羯、氐、羌,还有活动在长城边缘的 (2)八王之乱: 性质 诸王对 的争夺,演化为内战 影响 内迁少数民族卷入,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中国历史进入比较长的 时期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 (1)建立: 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政治: 成因 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 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 影响 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 2.十六国 (1)形成: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 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2)性质:大部分由 建立;都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 的典章制度。 (3)民族交融: ①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 ②民族 仍然广泛存在。 (4)淝水之战: 时间 4世纪下半叶 双方 氏族建立 的进攻东晋 结果 前秦政权一败之后迅速崩溃 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后,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分裂和混战的局面,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 3、南北对峙 (1)东晋:北边的疆域,大致到 为止 (2)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 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河一线。 (3)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丢掉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时期 (1)十六国: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 合称“十六国” (2)北方的民族融合: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 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族群布局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 (3)前秦统一北方 4世纪下半叶, 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 (4)淝水之战:前秦统一北方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 。强大的前秦政权迅速崩溃。 2.北朝 (1)北魏统一北方 4世纪末,鲜卑 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 (2)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时间:世纪后期。 ②内容: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改说_____;改鲜卑姓为 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 高门士族通婚。 ③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 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3)北方政权的更替 ①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 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 ②北周灭掉北齐,不久, 取代北周,统一全国。 【巩固训练】 1.东晋中前期的王敦、桓温都曾能牢牢掌控一支统一的军队,而后期的谢玄统领的北府兵则是由北府诸将聚合而成,其基层的控制权往往掌握在下层武将手中。这一变化表明( ) A.门阀士族势力的衰弱 B.统兵权与调兵权趋向分离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缓和 2.“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