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59191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1350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福建省,语文,解析,原卷版,试题,期中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佳段集锦】 1. 古诗文常常传达作者的心境和胸怀,让人为之动容。下面是小语准备和同学分享的内容,请你帮忙补充完整。 品读经典,寻万种风情。“①_____,君子好逑”,这是人们对美好爱情向往和追求;“芳草鲜美,②_____”,这是美不胜收的桃林美景;“③_____,④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浓浓秋凉中折射出的主人公那淡淡的凄婉之情;“⑤_____,⑥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是描绘洞庭湖丰富的蓄积和动荡的声势;“⑦_____,⑧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王勃笔下江山难阻的深厚友情。“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⑨_____⑩_____”这是柳宗元笔下小石潭凄清的环境。 2. 下面是小语同学朗读的美文,请帮助他解决朗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传承①_____(hóng)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捕捉当代审美需求,找到传统与时代的②_____(qì)合点。古典诗词带人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诗词可以写下人生自得的欣喜,可以描绘光明美好的场景,也可以抒发心怀天下、激③_____(lì)众人的豪迈情———…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就要紧贴人们的现实生活,深入挖④_____(jué)其中的价值。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生活里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唤醒人们“日用而不觉”的文化情怀,在( )中让更多人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守护者。以诗词为例,“歌以咏志”,一首首流传至今的诗词仿佛一个个音符,凝结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通过今人的构思、创作,又被( )成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十年辛苦不寻常”,诗词又仿佛一粒粒种子,通过流传、浸润,到处开花生根。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彰显着中华文明的蓬勃生命力。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①( ) ②( ) ③( ) ④( )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体验 潜移默化 谱写 B. 领略 不知不觉 唱响 C. 体验 不知不觉 唱响 D. 领略 潜移默化 谱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序不当,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 【经典品析】 (一)(6分)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运用借代手法,以恋人的衣饰代指恋人。 B. “纵我不往”两句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发出了强烈的反问。 C.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描绘了女子在城楼上徘徊张望、等待恋人的情景。 D. 本诗写女子等候恋人,恋人却久久不至,浓浓爱意不由转化为怨恨。 4.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二)(13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A)。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B)! (节选自《核舟记》) [乙] 予所见奇技:云间①潘君仲以纸制弈子②,状如滇式③,色莹亦然,且敲之有声;其为五瓣梅花香盒,蒙之以锦,不可觅其联缝之迹。又于友人方无违家见竹根制一蟹一蝉,情态毕肖,置之几上,蠕蠕欲动,出金陵濮仲谦手。一花篮,竹丝所织,纹细于发,潆回④百状,相传岭南一青衿⑤手造。竹扇坠仅盈寸许,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