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59375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16206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川省,4月,解析,原卷版,试题,物理
    八年级物理学科期中练习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3个题,共39分) 1. 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短途出行我们应使用共享单车,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骑车的平均速度约为80km/h B. 成年人身高约160mm C. 自行车的车轮直径约为1.5m D. 人骑行后的心率约为120次/分钟 【答案】D 【解析】 【详解】A.骑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5m/s=18km/h 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常成年人身高约170cm,故B不符合题意; C.单车的车轮直径较小约为 52cm=0.52m 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正常情况下心率约在75次/分钟左右,骑行后的心率约在120次/分钟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 A. 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瓶子 B. 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 D. 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时,瓶子壁的振动受到水的阻挡,水少的瓶子振动快,音调高,水多的瓶子振动慢,音调低,故A符合题意;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改变的是音叉振动幅度,从而改变响度,故C不符合题意; D.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 A. 液化 B. 熔化 C. 凝华 D. 凝固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该题中,液化、凝华、和凝固都是放热的,只有熔化是吸热的,故B正确,ACD错误. 4. 下列光现象中,每个选项中的两种现象所涉及的物理原理相同的是(  ) A. 海市蜃楼 雨后彩虹 B. 湖光映彩霞 潭清疑水浅 C. 拍照留念 杯弓蛇影 D. 镜花水月 一叶障目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都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湖光映彩霞是光的反射现象,潭清疑水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拍照留念是光的折射现象,而杯弓蛇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现象,而一叶障目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如图是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B. 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3m处 C. 从第3s开始,,第5s时A、B相遇 D.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5s内,A的路程为10m,B的路程为5m,根据,它们的平均速度不相等,A错误; B.从图像可以看到,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B错误; C.从图像可以看到,从第3s开始,相同时间内,根据可知,;第5s时A、B与同一参考点O距离都为10 m,此时A、B相遇,C正确; D.一开始物体B在距离O点5m处,两物体不是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物体A是比B迟3s才开始运动,D错误. 6.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 C.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D. 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并不是所有物体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人就声不到,人有一定的听声频率范围,故A不对;B中超声波是不能够在真空中传播的,而地球与月球之间有大量的真空部分,故B不对;C中“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故C正确;D中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的,D也不对. 7. 下列关于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示在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B. 图乙,表示在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温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