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59679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毫米》说课课件(22页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30341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毫米,课件,22页
  • cover
(课件网)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毫米和千米 认识毫米 目 录 教法学法 3 教学过程 4 板书设计 5 教材解析 教材分析 选取教材 知识内容 地位与作用 教材解析 “认识毫米”这一课时主要介绍了毫米的概念、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以及使用毫米进行测量的基本方法。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毫米的概念,并提供了丰富的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技巧。 “认识毫米”这一课时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继学生已经掌握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后,进一步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的开始。通过学习毫米,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和测量物体的长度,为今后学习更大的长度单位(如千米)和进行更复杂的测量活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基本的长度单位概念,并初步掌握使用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1 由于毫米是一个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学生可能会感到抽象和难以把握。 2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直观性和实践性,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测量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正确表象,并提高他们的测量技能。 3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正确表象,并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即1厘米等于10毫米。 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活动,学生能够探究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并学会使用直尺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说重难点 建立1毫米的正确表象,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建立1毫米的准确概念,由于毫米是一个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学生可能难以形成直观的认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学法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 活动五归纳总结 活动三应用法则 活动六布置作业 活动四课堂小测 活动二新知探究 合并同类项 复习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米(m) 厘米(cm) 分米(dm)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探究新知 测量自己的橡皮。 我的橡皮长3厘米多一些。 我的橡皮厚不到1厘米。 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毫米用mm表示。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测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1毫米 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1厘米=10毫米 或 1cm=10mm 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 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小组合作测量。 (1)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度,并记录下来。 数学课本长: 数学课本宽: 数学课本厚: (2)测量一本练习本的厚度。 练习本太薄啦!怎样做能够测量得更精确呢? 先测量几本练习本有多厚,再用测量的结果…… (3)估测一摞纸有多少张。 先量一量这摞纸有多厚…… 也可以先量出1毫米……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必做 选做 作业:1.独立完成练习题练习1、2题 作业: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认识毫米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教学策略分析 精心设计课题引入 问题驱动教学 精心设计梯度作业 感谢聆听,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