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0005

6.5 极地地区(第2课时)优秀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中图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78326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极地,地区,2课时,优秀,教案,八年级
  • cover
《极地地区》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地丰富的资源。 2.了解极地科考的重要性和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发展。 3.了解极地地区面临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取得的成就。 2.掌握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站的位置。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阿蒙森-斯科特南极探险的壮举,引导学生阅读,初步感受极地极端的自然环境和科考队的大无畏精神,并引导学生思考极地考察的意义,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在理解极地探险的意义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极地有哪些资源? 三、极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生物资源 多媒体展示“海豹”和“磷虾”,要求学生回顾上一节课说说极地有哪些生物资源。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南极磷虾的资源丰富,估计有若干亿吨。被誉为“世界未来的食品库”。 2.淡水资源 多媒体展示“极地的淡水资源”,要求学生阅读饼状图,感受南极丰富的淡水资源。 教师:南极地区淡水资源丰富,地球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淡水资源以固体形式储存在南极地区。南极的淡水资源为缓和各国解决用水紧张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3.矿产资源 多媒体展示“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北极和南极地区有什么资源。 学生: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南极地区煤、铁等资源丰富。 教师:常年被冰雪覆盖下的北极地区储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已查明的资源分布来看,煤、铁和石油的储量为世界第一,其它的矿产资源还正在勘测过程中。 要求学生思考:南极为什么会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并提示学生结合上学期学过大陆漂移论进行思考。 教师:泛大陆时期,南极大陆位于温暖湿润的地区有大量的森林,后随大陆漂移至此,森林死亡埋藏地底形成煤炭。 总结:地球沧海桑田变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天然的实验室 多媒体展示“极地环境”,讲授: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基本上保持着人类发现以前的原始面貌,为科学家进行气象、冰川和地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了解冰芯的研究意义。 学生:进行阅读。 小结:极地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淡水资源、矿产资源还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科研资源),极地资源如此丰富人们是如何对极地地区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呢? 四、极地科考与环境保护 1.北极科学考察 多媒体展示“雪龙号”,并介绍我国五次北极考察的时间和主要研究课题。 学生:阅读感受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 教师:中国作为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受北极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影响最为直接、深远。因此研究北极地区对我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我们还在北极附近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2.北极科学考察站 多媒体展示“北极地区”,并要求学生找出黄河站并说出它的地理位置。 学生:黄河站位于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 教师:除了北极地区的科考以外,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也备受重视。 3.南极科学考察 多媒体展示“多国参与南极科学考察示意图”,并讲授南极大陆未来的开发利用,已经为世界各国关注,各国政府耗资巨大地支持南极探险和考察,其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跻身南极,为未来着眼。 教师:南极科学考察如此重要,我们国家在南极考察的情况如何? 4.南极科学考察站 多媒体展示“南极地区”,并要求学生读图找出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并说出它们所处的位置。 学生:完成要求。 教师:2009年昆仑站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 5.极地科学考察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个南极科考站的位置和建立时间,重点介绍泰山站。(泰山站为南极新考察站,教材未更新)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源,并了解泰山站这一南极考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