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0721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6199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 cover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栏目,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新课讲授】 一、家庭联产承包制 1.学生阅读课本P39相关史事,教师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的稳定是中国稳定的基础。②人民公社体制集中劳动,统一经营 ,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靠天吃饭,农民非常贫困。 2.展示史料,教师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3.展示史料,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教师总结: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有过哪几次调整? 6.知识拓展:教师讲述乡镇企业.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教师讲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2.展示材料。 材料一: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是新中国第一面“商业红旗”,得到过很多荣誉称号,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那个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政府部门申请拨款。 材料二:“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描述青岛电冰箱厂 3.教师提问:依据材料说说,改革前的国有企业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 4.结合材料,教师讲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5.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提示: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提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引导学生回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