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1021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最苦与最乐》课件(共39张PPT)

日期:2024-06-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33404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目录/CONTENTS 学习目标 1 新知导入 2 新知探究 3 拓展延伸 4 PART 01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处世的态度。 2.体会文中排比修辞手法的作用,在掌握相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3.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表现中心论点的写法,以及严谨周密的论证和深入透彻的阐述。体会作者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欣赏作者流畅、简练的语言。 4.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PART 02 新知导入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 代表作有《李鸿章传》《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著有《饮冰室合集》。 苦&乐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卷网-2005年版)。“苦”与“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不乏哲人志士精彩的论述,也不乏平常老百姓深刻的思考。而作为思想家的梁启超,则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写出了自己对苦与乐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 背景资料 议论文 (1)概念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 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2)三要素 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知识链接 苦&乐 论点是正确、鲜明地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 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但 可以有几个分论点。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 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 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订正字音 恩惠(huì) 契约(qì) 监督(dū) 如释重负(sh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检查预习 苦&乐 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任重而道远:(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 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 和不平。 2.词语释义 3.词语辨析 达观 乐观 “达观”和“乐观”都有“精神愉快”的意思。 “达观”侧重于对事情看得开。 “乐观”侧重于充满信心。 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把全文分为三部分。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3):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PART 03 新知探究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 内容探究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作者先用一串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观点,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正)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 最苦&最乐 苦&乐 3.到底什么叫责任 它的范围有多大 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没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4.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用名言 来论述的?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作者引用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