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2294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植树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004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植树,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植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 -出卷网-:北京师范大学-出卷网- 教学目标 1.结合“植树”的现实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 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经历实际分物的过程,再次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在与他人交流过 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借助小棒,点子图、计数器等学习材料经历分物的过程,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口算。 5÷5=  6÷3=  20÷5= 54÷9= 50÷5= 60÷3=  200÷5= 540÷9=  2.说说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 二、多元表征:探究算法算理的一致性 1.任务一: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课件出示)一共有36棵树苗,分给3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1)引导学生列式:36÷3= (2)师:你想怎样计算?请你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3)交流反馈 预设1: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2×3=36,所以36÷3=12。 师:很棒,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想乘做除”法(板书) 因为: 12×3=36 所以: 36÷3=12 预设2:(学生展示分小棒过程并介绍)我用这样的36小棒表示36棵树苗。先分3捆(10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到1捆,也就是10根,再把6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到2根,最后把两次分的结果加起来就是12根。 师:说得非常完整,用了“分小棒”的方法(展示图片) 预设3:我是这样算的:把36分成30和6,先把30÷3=10,再把6÷3=2,最后把10+2=12。 师: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以前叫它“拆数法”(板书) 预设4:我还有一种方法,用计数器来分 师:用计数器也可以分,请你分给大家看一看 (生展示分法) 师:看来计算器上也可以体现分的过程,请大家为这位同学点赞。 (4)对比小结 师:同学非常棒,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表示“36÷3=12”的计算过程,请大家再仔细观察后面这三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我发现刚才这三位同学的方法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先把3个1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个十,再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然后加起来就是12。 师:是的,他们的方法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2.任务二:借助点子图进一步巩固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的学习非常棒!树苗分好了,接下去同学要开始去种树了,你能按要求帮他们分分组吗? (1)(课件出示)三(1)班共48人参加植树,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2)师:请同学仔细观察数学信息并思考:要求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学生独立解答)。 (3)交流反馈 预设1:我是在点子图上圈的,像这样每4人圈一组,40人圈出10组,剩下8个人刚好圈两组,共12组。 预设2:我把48拆分成40和8,40÷4=10,8÷4=2,10+2=12, 48÷4=12 ……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刚才在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时:首先把被除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分别除以除数,最后把所得的两个商相加。 3.任务三:题组对比,发现运算规律的一致性 (1)引导学生计算、观察算式蕴含的规律,进一步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①课件出示教材36页下面的第一组算式(如图1),请学生先独立算一算,然后观察算式中数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