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4053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

日期:2024-06-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1550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4课,海峡,岸的,交往,教案
  • cover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意义,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知道海协会、海基会,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认识江泽民的八项主张、胡锦涛会见连战、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等史实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了解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文献、图片等资料,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掌握运用不同类型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激发爱党情感;通过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联系港澳回归祖国,认识到统一是大势所趋,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 2.教师提问: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愿望?他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表达了诗人渴盼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细细品味“祖国的宝岛”一词,它包含了哪些含义? 提示:一是说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二是说台湾是一方宝地。 可是,作为中国的领土,两岸的人民却不能自由往来,甚至处于长期隔绝、长期骨肉分离的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的隔绝状态是什么时候被打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 【新课讲授】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教师提问:我们常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那么,我们有哪些史料可以证明? 提示:三国时期,就有万人大船队从大陆到达台湾(当时叫作夷洲);元朝时,中央政府正式对台湾实行管辖;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1684年,康熙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2.教师通过年代尺展示,加深印象 3.教师讲述:台湾问题的形成 (1)内战遗留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两岸的分离与隔绝,形成“台湾问题”。 (2)反华势力介入: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大陆对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教师讲述:1958年到1979年对金门炮击政策 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金门,仅2小时内,就有4.5万多发炮弹密集倾泻到金门岛,炮战持续64天。这场战争后来演变成象征性战役。逢年过节都停炮三天,再往后一般炮弹里又只装宣传品。金门方面也照此办理,开炮就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军事行动。这样的炮战,从1958年秋冬一直延续到1979年元旦,整整打了20年左右。 5.阅读教材P70—71,分析讨论:1979年后,两岸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交流。 (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3)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4)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二、推动两岸关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