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一节 认识浮力 教科书 书 名: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材 -出卷网-:上海科学技术-出卷网- 教学目标 1. 物理观念:学生通过体验日常生活现象及类比法,能认识浮力、建立浮力的概念。 2. 科学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3. 科学思维:学生通过实验及理论分析,能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 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生通过实验培养了乐于思考与实践的能力,树立利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品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浮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1. 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实践活动: 准备一个乒乓球、一个空矿泉水瓶、一把剪刀、一杯水。将矿泉水瓶的瓶盖拧开,然后倒置矿泉水瓶,并用剪刀将矿泉水瓶的瓶底剪开,把乒乓球放入矿泉瓶内,往瓶内加水,观察乒乓球的状态;用手堵住矿泉水瓶的瓶口,观察乒乓球的状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实践活动对浮力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带着一定的疑惑进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一:新课导入 问题: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什么是浮力?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什么是浮力 一、什么是浮力 1.认识浮力 问题:什么是浮力? 情境:图片中有乒乓球、玻璃珠、铝块、木块、铁块和一杯水(如图1)。将这些物体放入水中,它们会是什么状态? 追问1:乒乓球、木块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如图2)? 解决问题1: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木块现在处于静止状态,受重力,但却没有因此沉入水底,说明还受到一个向上的支持力,我们把这个力叫做浮力。热气球受重力但能腾空而起,说明也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如图4)。 追问2:冰山、轮船、救生圈、鸭子这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很好理解,那浸没在水中的铁块受到浮力吗? 解决问题2:实验视频———浸没在水中的圆柱体受浮力。 通过实验得到结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归纳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情境感知浮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浮力的存在,列举日常浮力现象有关例子。通过实验知道浸没在水中的圆柱体也受浮力,从而归纳出浮力的概念。达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目的。 2.浮力的方向 问题:浮力的方向? 情境1:将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5)。 追问1:观察细线与铅垂线是什么关系? 模型1:将情境1抽象为模型1,请同学们完成(如图6)乒乓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结论1:细线与铅垂线平行,浮力方向是竖直方向。 情境:2:将容器倾斜一个角度(如图7)。 追问2:观察细线与铅垂线是什么关系? 模型2:将情境2抽象为模型2,请同学们完成(如图8)乒乓球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结论2:细线与铅垂线平行,浮力方向是竖直方向。 总结论: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细线与铅垂线的关系,并将情境抽象为模型,让学生知道浮力的方向,从而培养学生模型建构能力。 3.称重法测浮力 问题:如何测量浮力的大小? 情境1: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如图9),静止时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根据力的平衡,得G=F。 情境2: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如图10),石块此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根据力的平衡,得F浮=G-F。 结论:称重法测浮力:F浮=G-F。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分析浸没在水中的圆柱体,得出测浮力的方法-称重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 环节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问题: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情境1: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