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核心概念 【课标要求】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 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3.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4.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靠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调节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 【区分】生态系统的稳定的调节机制: 负反馈调节机制 【免疫系统的功能】———监控、清除、防卫 免疫系统能够利用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如:癌变、异体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 清除:对于异体细胞(异体器官移植)———产生免疫排斥 注意:免疫系统功能实现基础:细胞识别 【抗原与病原体的区别】———抗原可以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原: 所有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清除的物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抗体,除效应B细胞) 化学本质:蛋白质、多糖、脂类 来源:内源性、外源性 存在形式:可以是病毒、细菌表面蛋白质、细菌分泌出的毒素等 (拓展)抗原决定簇是决定抗原物质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们是免疫细胞和抗体识别的标志,不同的抗原所具有的抗原决定簇数目和分布不同。 只有暴露在表面的抗原决定簇能为免疫系统识别。 [易错点归纳]:①病毒核酸不是抗原,但是病毒核酸表达出的蛋白质是抗原 ②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可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 ③多种抗原与同一种抗体发生竞争性结合 ④B淋巴细胞直接识别抗原、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MHC复合体 抗体:化学本质:蛋白质 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B淋巴细胞、母乳 【MHC】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why?自身的细胞携带特异的糖蛋白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除同卵双胞胎MHC相同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主要是淋巴器官 中枢淋巴器官:骨髓、胸腺,是生产免疫细胞(白细胞)的场所 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是特异性免疫的启动部位(含吞噬细胞+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白细胞):均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免疫活性物质: 溶菌酶、干扰素、淋巴因子、抗体 等 (干扰素):间接杀死病毒,其中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产生ɑ、β干扰素;白细胞产生γ干扰 素,可以对抗感染并抗击肿瘤。 干扰素作用于正常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能使细胞进入 抗病毒 状态, 干扰病毒在正常细胞内的繁殖,能增强吞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淋巴因子):指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不具备抗体结构,不能与抗原结合。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等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特异性免疫(后天)】 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 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 吞噬细胞/炎症反应/脓液出现/干扰素(细胞凋亡不会引起炎症)均属于第二道防线 (脓液)包括坏死组织、坏死细胞、死细菌、活的白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黄色黏稠液 [易错点归纳]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存在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溶菌酶属于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第三道防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吞噬细胞+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特点:1.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挥免疫作用2.有免疫记忆 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