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67200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54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 cover
五下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进行交流。学习伙伴的话总结了本单元的主题和语文要素,回顾了本单元课文所表现的威尼斯和牧场之国的动静之美,强调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是表现景物独特魅力的好方法。交流的时候,应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典型语段进行体会。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引导学生在本单元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试着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教材呈现了课文中的典型片段,还提供了三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情景,让学生选择。第二项引导学生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教材同样提供了两个典型片段。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可以试着仿写,运用这种反复强调的方法来描写一个特定的场景或画面。 “日积月累”要诵读积累的是宋代诗人的一首田园诗《乡村四月》。这首诗表现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园风光和农村的忙碌景象。诗的前两句主要写景物,突出了江南初夏的景物特点,动静结合,有色有声,很有画面感。诗的后两句,主要写人们的忙碌,才了蚕桑又插田,语言简洁却韵味十足。 教学目标 1.回顾课文中的典型片段,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 2.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或静态美。 3.能说出两组语句所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反复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效果。 4.朗读品味、背诵古诗《乡村四月》,感受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交流平台 1.“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的对话。 2.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哪几段描写体现了静态、动态之美,令你印象深刻。 重点回顾,引导体会以下几处典型语段的动静之美: (1)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交流与体会:我发现这段文字通过“_____” 这一组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动态之美,展示了威尼斯的生机与活力。 (2)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交流与体会:我发现这段文字通过“_____” “_____” “_____” “_____”这些景物,生动地写出了威尼斯的寂静与安详,展示了静态之美。 (3)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交流与体会:这段文字,通过描写牛群吃草时的_____、牛犊的_____和老牛的_____,以及_____的草原,展示了牧场之国的静态之美。 (4)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微弱的光芒。 交流与体会:我发现这段文字中虽然写了“_____” “_____” “_____” 和“_____”这些动态的事物,却达到了以动衬静的表达效果,反而更加让人感受到了牧场的宁静。 小结: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第二板块 词句段运用 (一)选择一个情景仿写,写出静态或动态之美。 1.读一读,说说两个句段是怎样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的? 2.出示图片或视频,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3.交流,反馈,指名朗读自己所写句段。 4.对比示例,修改自己所写的句段。 午睡的校园:详见课件。 高铁进站:详见课件。 飞鸟飞过湖面:详见课件。 (二)聚焦某种颜色,运用反复强调的写法,写出景物的独特魅力。 1.读一读教材呈现的例句,说说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2.观察两幅不同颜色的西湖美景图,说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