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7375

七年级下册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00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 cover
七下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略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构思之妙。 2.细读语段,品析梨花内涵,领悟蕴含之美。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略读,把握文章主要情节及人物,体悟学习雷锋精神。 2.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精妙构思;体会文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春天,各地文旅“千呼万唤”吸引游客,我们湖北文旅就邀约了董宇辉团队来打造知音山水。而云南文旅,另辟蹊径,聚焦群峰竞秀、梨花飘香的小众景点———哀牢山,主打中华美德“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相信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忽如一夜春风来,驿路梨花处处开”,很快成为网红打卡点。这一切都源于47多年前,作家彭荆风写的小说《驿路梨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穿书,在哀牢山的驿道上,在那些精美和温暖的文字中开启美好的遇见。 二、学情反馈: 同学们读过几遍课文?请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写在黑板上。在预习中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请从人物、情节、环境等角度简要说说。 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评价:声音洪亮,整齐有力) 三、略读: 倾听一个美丽的故事 下列人物中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 解放军战士 梨花 小贴士:略读是一种通过快速阅读文章,了解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学法指导: 1.不指读,不回读,不出声; 2.通过扫读,选择性地圈画他们为小茅屋做了哪些事,其它内容可以跳读。 出现次序 人物 为茅屋所做的事 1 “我”和老余 发现、借住,修葺小茅屋 2 瑶族老人 曾迷路借住,后专送米,并和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3 一群哈尼小姑娘 接姐姐的班,照管小茅屋 4 解放军战士 为方便过路人避风雨,建造小茅屋 5 梨花 被雷锋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评价: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讨论探究: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说说理由。 追问:为什么不直接说是解放军战士建造的?按照小茅屋的修盖、照料、维护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情节,人物的出现次序应该怎么填? 出现次序 人物 为茅屋所做的事 5 “我”和老余 发现、借住,修葺小茅屋 4 瑶族老人 曾迷路借住,后专送米,并和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3 一群哈尼小姑娘 接姐姐的班,照管小茅屋 1 解放军战士 为方便过路人避风雨,建造小茅屋 2 梨花 被雷锋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追问:在写作顺序当中,这叫什么顺序?作者直接这样安排好吗?为什么? 总结:插叙小茅屋的来历,溯源小茅屋又用了倒叙,所以我们在阅读中一直有一个疑问:“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不断产生的悬念和误会使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故事,故事中又有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四、细读:品析几处美丽的梨花 过渡:来到哀牢山景点,倾听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当然也不能错过欣赏美丽的梨花,这里的“梨花”究竟靠什么吸引游客呢? 文中多次出现“梨花”,有何用意?请选出你喜欢的一处,品味其妙处。 学法指导: 1.跳读,圈画含“梨花”的句子,可从颜色、气味、感官、意境、象征等角度自主批注分析; 2.小组交流,领悟其蕴含之美,并有感情地朗读,派代表全班分享。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 "看,梨花!" 赏析示例:在荒无人烟的大山密林里,天色已晚,我和老余急需住宿,“突然”“叫”可以看出老余的惊喜、激动之情,梨花的出现意味着前面有人家,梨花带给了我和老余温暖和希望,所以这里的梨花象征困境中的希望。 预设一: 第4段:“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第6段:“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山间的夜风吹的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