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7734

20《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4101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备课,名师,下册,七年级,语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积累关于象征的知识。 【学习任务】 1.初读诗歌,理清思路 2.品读诗句,感悟哲理 3.对比阅读,拓展迁移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的和“路”有关的诗句或名言有哪些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也有特别的意蕴。那么,他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认识作者: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年),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曾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1912年,他举家迁居英国。此后,他陆续出版了诗集《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得到好评。 背景链接:(具体见配套学习任务单)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初读诗歌,理清思路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预设: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2.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预设: 第一节:伫立(思索) 第二节:决定(选择) 第三节:选择之后的怅惘 第四节: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任务二:品读诗句,感悟哲理 1.诗人选择了一条怎样的路?他为什么选择这条路? 预设: 诗人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路。因为这条路虽然荆棘密布,但富有挑战性。同时也表明“我”在选择人生道路时没有随波逐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2.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预设: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3.齐读诗歌最后一节,思考其中蕴含着的哲理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预设: 最后一节诗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既,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哲理性: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所以必须慎重选择。 在结构上,“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与开头照应。 4.诗中所说的“路”有什么深刻含义?这种写法叫什么? 预设: “路”表面指自然界的道路,暗指人生之路。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知识链接:象征跟比喻的区别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5.如何理解诗人笔下的“路”和诗人在作选择时的心理? 预设: “久久伫立”,选择艰难,因为选择的意义重大,而且那条未选择的路也再没有机会涉足,作者将经年不忘。作者借脚下的路,来写人生之路。 6.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预设: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