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8295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中考第二次诊断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19147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中考,第二次
    绵竹市2024年九年级第二次诊断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H-1 O-16 Cl-35.5 Cu-64 Zn-65 S-32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以下劳动实践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漏勺从锅中捞取饺子 B. 用盐酸除去铁架台上的铁锈 C. 用活性炭作简易净水器 D. 用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生理盐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漏勺从锅中捞取饺子,是因为饺子和其它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A错误; B、用盐酸去除铁架台上铁锈,是因为盐酸显酸性,盐酸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B正确; C、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C错误; D、氯化钠溶于蒸馏水水得到生理盐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B。 2. 化学实验考查时,小芳抽到的考题是:“配制 40g 质量分数为 18%的氯化钠溶液”,她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氯化钠固体 B. 称量 7.2g 氧化钠 C. 量取 32.8mL 水 D. 玻璃棒搅拌溶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取用氯化钠固体时,瓶塞应倒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不符合题意; C、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应用50mL的量筒量取32.8mL水,不符合题意; D、溶解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符合题意。 故选D。 3. 2023年3月27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食品霉变,蒸煮后再食用 B. 发现一氧化碳中毒者,迅速将其移至通风处 C. 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时,立即乘电梯逃生 D. 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用大量食盐水自救 【答案】B 【解析】 【详解】A、霉变食物高温蒸煮后能杀死活菌,但不能去除有毒物质,所以霉变食物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选项错误; B、发现CO中毒者,迅速将其转移到室外通风处,然后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处理,选项正确; C、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中会随时断电或电梯因热的作用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选项错误; D、重金属盐能破坏人体的蛋白质,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可服用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自救,选项错误。 故选B。 4. 如图为制备甲醇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B.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 C. 该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D. 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4:1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纳米纤维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H4O和H2O,该反应中有1个“”,没有参加反应,实际参加反应的示意图如图:。 【详解】A、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纳米纤维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H4O和H2O,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正确; B、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错误; C、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错误; D、由实际参加反应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 和分子个数比为3:1,错误。 故选A。 5.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向盛有80℃热水的两只烧杯中各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用导管对准其中一块白磷通入氧气,观察现象 B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镁溶液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C 鉴别棉织品和羊毛制品 灼烧闻气味 D 检验CO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