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8418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344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东省,青岛市,西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
  • cover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初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说明: 1.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5道小题。其中,第1—9小题为“积累与运用”;第10—24小题为“阅读”;第25小题为“写作”。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中,选择题要求用2B铅笔正确涂写在“客观题答题区”。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2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节,民间历来有清明节踏青的习俗,这在许多古代书藉中都有记载。这一天,男女老少一定要到郊外田野里走一走,感受明媚阳光对自然万物的爱抚。大街上,孩童欢乐的嬉戏与小贩们的叫卖声也唤醒了一个冬天的寂寞,空气中沸腾着热闹的气息。许多大人带着孩子在卖风筝的摊位前驻足徘徊,各式各色的风筝飘在天空。 ②清明,又是一个追思慎远、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人们聚在一起祭奠开山鼻祖、悼念去世亲人、缅怀英雄先烈。我们尤其不能忘记,如今的和平美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无数的英雄用鲜血换来的。他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死得其所。这种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永远被后人铭记在心中。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贩(fàn) B.沸腾(fèi) C.徘徊(pái huí) D.悼念(dào)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书藉 B.明媚 C.嬉戏 D.哀思 3.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万象更新 B.开山鼻祖 C.五湖四海 D.死得其所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C.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 D.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5.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人工智能引领技术创新。②从人脸识别到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着作用。③随着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使更多潜在应用场景不断涌现。④智能制造、智能供应链等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B.古代“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作品。 C.司马迁,字子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著有《资治通鉴》。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诗中写到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 7.根据提示默写。 (1) ,札扎弄机杼。(《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 ,事非经过不知难。 (3)清明节漫步梅花山,风和日丽,群芳争艳,让我们不禁吟诵起韩翃《寒食》中的两句诗: , 。 (4)“ , ”,李贺《马诗》中的这两句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综合性学习(4分) 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为了让传统节日文化更广泛的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班级里组织开展“我与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8.下面诗句直接或间接地写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按节日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A.②③①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活动二:走进节日 9.将下面句子插入语段中,插入位置最合适的一项是( ) 句子:菖蒲随风摇摆,在对岸与人相望,似乎在说:“终于想起我了吧!” 语段: ①犹记儿时端午节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