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8515

湖北省内地西藏班(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789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北省,学期,解析,原卷版,试题,语文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西藏初中校(班)九校期中联考 八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题要求: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本题共9道题,第8小题7分,第9小题4分,其余各小题均为2分,共25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翻开八下语文课本,开启一段文学之旅:我们在民俗画卷中,与迅哥儿一起随着归省的母亲,回到偏僻的平桥村,在几个少年的撺掇下,伴着皎洁的月光去看社戏□跟随着刘成章的脚步,观看让人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表演,当震撼人心的鼓声jiá( )然而止时,我们耳畔仍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跟随吴伯箫暖融融的灯笼火光,畅想烈火燎原的盛况,感受一盏灯笼中蕴含的人情世故□在科学小品文中,与翩然而归的燕子一起迎接草长莺飞的春天,与xiāo( )声匿迹的昆虫迎接风雪载途的冬天;与定期迁xǐ( )的大雁一起冲破3月暖流的雾霭,让寒冷的冬季不再缄默:与小小的沙砾翻越山麓□跨越沟hè( ),破解“海枯石烂”的密码…… 1. 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偏僻(pì) B. 撺掇(cuān) C. 雾霭(ǎi) D. 缄默(xián) 2. 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jiá( )然而止 xiāo( )声迹 迁xǐ( ) 沟hè( ) 3. 文段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叹观止 B. 人情世故 C. 风雪载途 D. 海枯石烂 4. 文段中四个“□”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答案】1. D 2. ①. 戛 ②. 销 ③. 徙 ④. 壑 3. D 4.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D.缄默(xián)———jiān;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形容突然停止的样子。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迁徙(qiān xǐ):迁移。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形容安塞腰鼓的表演好到极点,正确; B.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这里指灯笼中蕴含的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经验等,正确; C.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也作餐风宿露。这里指冬天昆虫的境遇,正确; D.海枯石烂:意思是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这个词一般用其比喻义,不能实指,不能形容真正的海水枯竭、石头腐烂,错误;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第一处:“我们在民俗画卷中,与迟哥儿一起随着归省的母亲,回到偏僻的平桥村,在几个少年的撺掇下,伴着皎洁的月光去看社戏”和“跟随着刘成章的脚步,观看让人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表演”是《社戏》和《安塞腰鼓》两篇文章,结构上是并列关系,在有逗号的基础上用分号,第一个空是分号; 第二处:“我们耳畔仍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和“跟随吴伯萧暖融融的灯笼火光,畅想烈火燎原的盛况”是《安塞腰鼓》和《灯笼》两篇文章,结构上是并列关系,在有逗号的基础上用分号,第二个空是分号; 第三处:结合“我们在民俗画卷中”和“在科学小品文中”可知,前面列举的《社戏》《安塞腰鼓》《灯笼》都属于民俗内容,后面的《大自然的语言》属于科学小品文,两者属于两大类,故在列举完《灯笼》后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展现民俗画卷的文章,故第三个空用省略号; 第四处:“翻越山麓”和“跨越沟壑”是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