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9737

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51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编版,语文,八年级
  • cover
初中语文八下《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是游记散文的典范。文章视角独特,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兼具形美、音美和意美的特色。作者分别描写壶口在雨季和枯水季的见闻感受,抒发其对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对有同样伟大个性的人和有着伟大性格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讴歌。本单元为“游记单元”,应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游踪,写景角度和方法,揣摩品味游记语言对景物细腻的描绘,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思和对祖国山水的独特感悟与理解。 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了初中一年半的学习,对于游记的特点,已经有了《小石潭记》的学习经验积累,作者的游踪比较容易把握。而对于写景的角度和方法运用,有《三峡》《与朱元思书》等篇目的学习铺垫。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导”少“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品味,引导学生感受壶口瀑布气势磅礴和文化内涵。其次,注重朗读训练和语用训练,以巧妙的方式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经典作品中积累常见短语和常用的句式及修辞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游记文体要素,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方法基础。 2.反复品读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 3.领会黄河精神内涵和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本文宏阔细腻、畅达凝练的语言,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感受对黄河和民族精神内涵的悠远思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关于壶口瀑布的短视频,它是《航拍中国第一季 陕西》中关于“壶口瀑布”的介绍。看完视频,同学们对壶口瀑布有什么样的印象?(学生自主发言) 二、新课教学 任务一:感受印象美,制作一张瀑布名片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并整合关键信息。制作一张瀑布名片,向游客们介绍壶口瀑布。 预设: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浩渺的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忽然收束,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并从二十多米落差的壶口急跌而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故得名“壶口瀑布”。 任务二:探寻瀑布美,拍摄一支风光大片 为了让游客们获得更好的视听体验,请你拍摄一支风光大片,以供游客们足不出户,即可领略壶口瀑布的绝美风光。 如果你是摄制组的一员,在雨季和枯水季之间,你更推荐大家在哪个季节去拍摄瀑布的画面呢? 1、雨季赏瀑布 拍摄地点(所至):下到滩里———逃离到岸上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 拍摄景物(所见):雨季的瀑布描写 ①听 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②视 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拍摄理由(雨季的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师小结:雨季的壶口瀑布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和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能让人心神警觉,急慌慌地扫两眼,便匆匆逃离。枯水季水势正好,能让人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以多角度地观察壶口瀑布的姿态。因此,更推荐枯水季去拍摄。 2、枯水季赏瀑布 拍摄地点(所至):下到滩里———逃离到岸上 拍摄景物(所见),拍摄理由,请结合文章第3、4段的内容,完成拍摄脚本。 3、细细品味和朗读镜头二和镜头三部分,探究梁衡是如何“同每一个词搏斗”,用静态的文字来表现动态的镜头画面,将语言的艺术发挥到极致。 (1)品叠词———换词比较 ①河水从五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