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9760

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150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4课,灯笼,教学设计,编版,语文,八年级
  • cover
初中语文八下《灯笼》 教材分析 《灯笼》的作者吴伯箫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流露着爱国主义的情感。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一个民族的一种神圣美好的心理情感,蕴藏于每个公民的感情世界之中。这种情感集中表现为:对养育自己成长的祖国山河、文化、历史的热爱;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等。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的阅读量和概括能力已经较七年级有了大幅度提高,散文中较容易发现的事例他们一般可以较轻松概括出来。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挥和引导这方面的能力,激发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八年级的孩子更加敏感,感情更加丰富,要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培养健康积极的情感,比如爱国主义情感。语文教学中也应适时渗透一些写作方法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能力及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分析作者是如何将与灯笼有关的情节有序地结合在一起的,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学习作者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滥含着的情感变化。 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 1.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领悟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蕴含着的情感变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课堂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出一个谜语大家猜猜:一个南瓜两头儿空,肚里开花放光明,有瓜没叶儿高高挂,照得面前一片红。(打一物) 谜底是灯笼,你猜对了吗?大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征看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今,红灯笼更是风行全国,制作更加精美。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欢。今天我们就走进吴伯箫先生的回忆,和他一起欣赏不一样的“灯笼”。 【课件展示】吴伯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原名熙成。1906年出生于山东莱芜,192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主要从事语文教材编审,长期担任人民教育-出卷网-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82年去世。 二、初读《灯笼》,感知课文 【学习活动】针对课前预习时遇到的字词疑难问题,学生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质疑问答。教师适时点拨,并以课件展示的形式加以明确。 【学习活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标画文中写到的灯笼、能体现作者喜爱灯笼原因的语句,然后概括总结跟灯笼有关的故事。并交流分享,完成表格。 灯笼的种类 照明的灯笼,村头挂红灯笼,元宵节龙灯、跑马灯、字谜灯,族姊远嫁时轿前轿后灯、官衔灯、朱红纱灯、宫灯,塞外帐营灯笼 灯笼的故事 (1)没月亮的夜晚,提着灯笼接回祖父,听讲掌故;(2)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母亲特别预备了小纱灯,并留着消夜食品;(3)村头挂红灯,行 好运,为夜行人照路;(4)元宵节凑热闹,看灯笼;(5)族姊远嫁时,在轿前轿后挂灯笼显华贵;(6)在纱灯上用朱红描宋体,是一种爱好; (7)遥想宫灯的那份孤寂;(8)赞美塞外帐营中的灯笼,豪情满胸 喜爱灯笼的原因 (1)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2)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3)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4)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5)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