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9813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15699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重庆市,期中,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
    万州二中教育集团高2022级高二(下)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完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表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公布的考古发掘成果。这可用于印证( ) 坑号 发掘器物 基本特征 3号坑、8号坑 铜尊、铜罍、铜瓿 与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相似 3号坑、4号坑 玉琮 文化因素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 3号坑、7号坑、8号坑 发现的有领玉壁、玉璋、玉戈 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 A. 古蜀文明曾领先于全国 B. 青铜器的使用范围广泛 C. 多民族文化的统一趋势 D. 早期区域文明间的联系 2. 考古专家测量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支箭头,最大误差0.22毫米,最小误差0.02毫米,且这些箭头与在湖北、江苏、河南等地出土的同款秦国箭头,尺寸一模一样。这可用来说明秦国( ) A. 地方管理制度严格 B. 国家治理规范严密 C.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D. 统治区域达至江南 3. 如图是地处中原的龙门石窟,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土壤并收纳佛教理念,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完整体系的集中表现。据此可知,这种雕塑艺术( ) A. 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B. 转化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 C 融通了中西宗教文化内涵 D. 消除了南北文化对峙隔阂 4. 唐代以前,对官员为政表现的考课大多通过被考核者自陈政绩、御史审核记录的方式进行。到了唐代,尚书省吏部下辖的考功司专事官员考课,另外每年专门“敕定京官位望高者二人,其一人校京官考,一人校外官考”。这表明唐代( ) A. 监察程序更加规范 B. 官员考核制度趋于完善 C. 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D. 官吏选拔标准力求公正 5. 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募役法,其原则是“计产赋钱,募民代役”,政府宣布老百姓交纳免役钱后即免除充当差役的负担。同时规定原来不必承担差役的官户等,都要按照免役钱定额的半数交纳“助役钱”。推行募役法意在( ) A. 增加财政收入,均平赋役 B. 强化人身控制,稳固统治 C. 抑制土地兼并,发展生产 D. 限制高利借贷,缓和矛盾 6. 万历年间《贵州通志》记载:“自汉以来,(贵州)代多羁縻,未有若我国家收之幅员之内,一视之而树之屏者,……今日之黔,东则楚,西则滇,北则川,南则粤,是腹心而喉咽也。……帝王何乐与远夷区区争一顺逆者?可以长思矣。”据此可知,明初贵州建省意在( ) A. 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B. 消除西南地区割据势力 C. 构建西南边疆防御体系 D. 适时调整基层治理手段 7. 19世纪后期,晚清政府通过承认华侨国民身份、引导华侨回国投资、设置领事馆保护与管理侨民、运用外交手段保护华工权益、发展海外华文教育、筹建海外总商会等举措,推动由禁侨、轻侨向重侨、护侨的政策转变。这一变化( ) A. 表明奴隶贸易规模空前 B. 提升了侨民的国家认同感 C. 标志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D. 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8. 1902年以前“每届江南乡试,应试人数总在二万数千”,而据《中外日报》1902年的报道,“本届江南文闱,应试人数甚少。三场完毕者,不过一万四千余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清末新政的实施 B. 学堂选官制确立 C. 戊戌变法的推行 D. 科举制度的废除 9. 吴佩孚于1918年致电段祺瑞,阐述自己对府院之争的看法,下面是电文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当时( ) 查民国约法,宣战媾和许大总统以特权,未闻以此种特权许内阁也。况内阁即昔日之宰辅。宰辅者,世运之隆替,国统之枢纽也。曰内阁,曰丞相,名殊意一。其责任,宰辅朝野上下之权衡,以辅左右出入之政也……掌天下安危、操邦国存亡,实责任在宰辅一人……殊不知宰辅总百官之政,元首之口舌也。一旦喉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