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0144

湖北武汉市江岸区七一华源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45537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北,四调,解析,原卷版,试题,化学
    七一华源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四调 九年级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Na-23 Ag-108 Zn-65 Cu-64 Ba-137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自制辣椒油的部分过程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 采摘辣椒 B. 清水冲洗 C. 小火煽炒 D. 起锅装瓶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采摘辣椒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项错误; B、清水冲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项错误; C、小火煽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项正确; D、起锅装瓶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分清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 规范严谨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检验CO中混有的CO2 C. 称量氢氧化钠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试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A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即气体从长管通入,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易潮解,有腐蚀性,应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故D正确。 故选D。 3.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塑料、合成纤维、合金等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B. 草木灰(其水溶液呈碱性)不能和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C. 用小苏打来焙制糕点 D. 生石灰常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错误; B、碱性物质与铵态氮肥混用会发生反应产生氨气,导致肥效降低,B正确; C、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3,加热条件下会分解产生CO2,使糕点疏松多孔、口感好,C正确; D、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D正确。 故选A。 4.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纯碱:NaOH B. 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C. 镁离子:Mg+2 D. N2:表示两个氮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纯碱化学式为Na2CO3,A错误; B、根据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亚硝酸钠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B正确; C、镁离子化学式为Mg2+,C错误; D、N2表示氮气或氮分子,D错误; 故选B。 5. 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图1),乙醛还原又生成乙醇(图2),反应微观模拟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发生反应的乙醇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 图2方框中对应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C. 图1中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D. 乙醇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1中可知,两个乙醇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乙醛分子和两个水分子,剩余一个氧分子没有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乙醇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A选项正确; B.图2是乙醛与氢气反应生成乙醇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氢气由单质转化为化合物,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氢气是还原剂,乙醛被还原,氢气具有还原性,故B选项错误; C.图1中反应物分子总数为3个,生成物分子总数为4个,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变化,故C选项错误; D.分子由原子构成,应该描述为乙醇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6. 合理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为初中常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