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0732

人教版二下7.4《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35602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二下,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课件,教案,单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 “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包括: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材的编排要让学生体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利用数可以进行简捷而丰富的信息交流。教学中除了重视学生的基础教学之外,根据课程标准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态度等,让学生建立起抽象的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数数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数的意义。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本次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对之前知识的拓展。虽然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较广,但相对来说,学生接触大数的机会并不多。教学时,要以直观为主,将抽象的数形象化,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始终,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单元目标拟定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同时,会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 4.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认识近似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进一步形成数感。 5.使学生能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会在实际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6.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十进位值制思想,感受数学的简洁。同时,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 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意义,掌握十进制关系。 2. 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3. 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二)教学难点 1.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培养学生数感。 2. 认识近似数,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能够正确口算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本单元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相应教学内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要抓住核心概念,掌握数的意义,真正理解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核心就是“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位值制;第一利用人数工具,如点子图,小棒,小立方体等,培养学生数感,并在关注学生相关知识获得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等态度方面的发展。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例题间的关系,优化教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