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1522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无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1749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城区,中考,一模
  • cover
二○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一)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 (27分)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 ① 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也说: “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② 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③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mò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zhì,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mò 守 停 zhì (2)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辨 辩 辨 B.辨 辨 辩 C.辩 辩 辨 D.辩 辨 辩 (3) 加点词“治学”中“治”字的意思是 ( ) (2分) A.从事研究 B.管理、处理 C. 医治 D. 惩办 (4)下列对选段画横线句子复句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 (2分) A.转折关系 B.并列关系 C.递进关系 D.条件关系 2.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2分) ①阅读是人类自有文字以来的一种美好体验,可是人类与书本深度接触,且甘之如饴的情景,似已渐行渐远。②随着电脑的便携化和手机的智能化,使阅读变得无比简洁、丰富和多元。③电子化阅读几乎已将从前那种手不释卷的阅读方式挤兑得无地自容。④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浅阅读”的盛行和阅读的“碎片化”。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3.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 (2分) A.词又称“长短句”“曲词”“诗余”,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B. 《变色龙》 《蒲柳人家(节选)》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和中国的刘绍棠。 C.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 《唐雎不辱使命》是其中的名篇。 D.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生马生的临别赠言。 4. 根据提示,用诗文原句填空。 (7分) (1)秋瑾《满江红》中词人使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危难处境的句子是: , 。孔子认为仁人志士应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与此相应,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提出了 的主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以设问手法写登楼远眺、北望中原的两句是: 。 (3)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 , ”两句赋予山河以人格特征,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5. 名著阅读(6分)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儒林外史》“婉而多讽”,请结合以下题目,开展讽刺艺术之对比手法专题探究活动。 (1)图中呈现了《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请概述该情节内容。 (2分) (2)结合《儒林外史》内容,举一例谈谈作品是如何通过人物对比手法达到讽刺效果的 (2分) (3)请写出书中一位“辞却功名富贵”之人,简述理由。 (2分)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古诗词赏析(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温罗幕,孤衾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行 (节选)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