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2171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06-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4637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解析,纲要,中外,必修,高中
  • cover
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据下图可知,关于宋朝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三衙互不统属,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 B.枢密院分割丞相的财权 C.枢密院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 D.“强枝弱干”、“守外虚内”的部兵原则 2.(本题3分)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度。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参照各家学说,重新注释了《诗》《书》《周礼》,通称《三经新义》,并成为太学和州县学校的教材、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王安石此举意在( ) A.扩大变法的社会基础 B.禁锢士人思想 C.重构儒家的经学体系 D.保护弱势群体 3.(本题3分)西夏立国初期,地方收入主要归部落首领为代表的各级官府所有。12世纪中期,西夏开始设置转运司路,负责地方财赋的征收和转运至中央。转运司路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地方权力 C.加重了农民负担 D.激化了民族矛盾 4.(本题3分)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下列两首诗歌可用于说明,由唐至宋( ) A.门第观念趋于淡化 B.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C.民族战争逐渐减少 D.治国方略发生变动 5.(本题3分)北宋改进了唐代的集体宰相制,形成了宰执制度。"宰"是宰相,"执"是执政。同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和枢密院长贰官为执政。这一变化 A.鉴于藩镇割据教训 B.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C.体现君主专制强化 D.意在防范吏治腐败 6.(本题3分)如下为两宋路级四监司职权分工表,据表可知,四监司的设置( ) 四监司 职权分工 安抚司(帅司) 掌兵民之政 转运司(漕司) 经度财赋,掌“婚田税赋” 提点刑狱司(宪司) 掌“狱讼经总” 提举常平司(仓司) 视丰歉而为之敛散,掌“常平茶盐” A.确保了吏治清正廉洁 B.造成了积贫积弱局面 C.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7.(本题3分)北宋王朝不可能和以下哪个朝代发生战争?( ) A.辽 B.金 C.元 D.西夏 8.(本题3分)下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 A.辽、南宋、金 B.金、辽、北宋 C.西夏、北宋、辽 D.金、西夏、南宋 9.(本题3分)下图中,A、B、C、D所示的是中国历史某一阶段并存的政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是西夏政权 B.B南下,导致A南迁 C.C灭了A、B、D后统一了中国 D.A、B、C之间形成长期的鼎立之局 10.(本题3分)王安石变法中采取在青黄不接时贷款给百姓;设置机构参与交易,平抑物价;实行“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等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稳定社会秩序 B.增加政府收入 C.强化军事力量 D.解决民生问题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主要内容 富国方面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 、拨巨资从事 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 强兵方面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 ”的征兵制,取代 12.(本题3分)宋初边防压力:宋辽关系 (1)辽的兴起:早在北宋建立之前, 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2)宋辽战争: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 的北伐,均告惨败。 (3)宋辽协议 ①内容: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 ”。 ②影响:北宋获得了 的基本安定。 13.(本题3分)目的:强化 、维护 。 14.(本题3分)宋金对峙:绍兴和议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 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 的局面。 15.(本题3分)靖康之变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 ”。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1141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规定南宋对金称臣,每年送金“岁赐”。 17.(本题2分)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