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2205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547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 cover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节课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对三角形这个内容,课标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课标在三个学段分别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第一学段:能辨认三角形;第二学段:认识三角形,会根据图形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第三学段: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以这些内容为载体,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教材先通过“量、算”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内角度数,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它们的内角和大约是180°,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实验态度,但是通过测量会存在误差,然后,在“撕、剪、折、拼”的活动,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通过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由个别到多样的探索过程,领悟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和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一结论,但没有从理论的角度推理论证。同时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图形及其关系的愿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渗透数学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我有了如下几点思考: 思考一: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式? 《课标》强调“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课堂伊始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探究欲望,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经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思考二:怎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几何直观? 学生算出两个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自然而然就能想到测量其他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并求和就能知道他们的内角和是否180°,又因为测量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严谨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呢?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其它的方法进行验证探究。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量一量、撕一撕、折一折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 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途径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理解内角和 1.找出三个内角。 原本和睦的三角形家族今天争吵了起来,请同学们看看:它们三兄弟在为什么问题而争吵呢? (预设)生:他们在争谁的内角和最大。 师:原来它们在比较三角形的内角和呀。学完本节课,请同学们当当小法官,给它们判一判。 思考(1):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思考(2):到底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请学生先解释。 在三角形纸片上标记出三个内角。 2.理解内角和 教师解释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实物展示):在三角形中,两条相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