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3867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关雎》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703262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课
  • cover
(课件网) 诗经 猜字形 水 州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一只水鸟,在时间的河流里逆流而上,来到青青沙洲边,寻觅最初的诗韵,走进《诗经·关雎》。 诗经 《诗经》是我国 ,共收集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 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地位: 第一部诗歌总集 现存305篇 儒家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三大类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六义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直陈其事叫赋。 借物譬喻叫比。 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六义 三大表现手法 《关雎》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历来为人重视。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释题 诵诗篇 ———诗歌,非吟咏不能品也。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朗读《关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jū jiū yǎo tiǎo hǎo qiú xìnɡ wù mèi zhǎn zhuǎn sè mào l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相伴停在水中的陆地上。 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第一章 第二章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两边求取它。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我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的愿望难以实现,(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第三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它。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它。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所讲的故事内容。 整体感知 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不可得的过程。 四理清诗歌的结构 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 河边邂逅,一见钟情(前四句) 爱慕与喜悦 琴瑟钟鼓,幻想迎娶(后八句) 朝思暮想,辗转反侧(中八句) 相思与失望 幻想与愉悦 内容小结 《关雎》是一首爱情恋歌。表现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姑娘的 思慕、爱恋之情(追求过程中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达了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它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是一首爱情诗,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借相向和鸣的雎鸠鸟来象征人间爱情,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意义上产生了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的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写法探究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运用重章叠句,能够使诗的内容递增,逐步深入地展现“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艺术手法 1、本诗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什么呢? 1)“比”“兴”。 2)“重章叠句”。 读出情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