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4147

2024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史料阅读-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史

日期:2024-06-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57次 大小:4640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2024届,高考,复习,专题,史料
  • cover
2024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 史料阅读-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史 中国早期国家特征 夏、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夏、商王既是商部族的首领,又是方国(部族)联盟的共主,方国臣服或归附于夏、商。夏、商、周,既是同时并存的三个部族集团,又是前后逐次更替的三个王朝。 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在夏、商王朝存在的同时,我国各地还存在着许多不同于夏、商的古代文化。山东境内的岳石文化自成一系,可能是东夷及其祖先的文化。成都平原上的三星堆遗址,则属于另一系统的古蜀文化。各地古代文化的存在,说明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体系,夏、商与后来的统一王朝还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是在原始氏族制没有彻底解体的情况下,带着浓厚的血缘色彩进入奴隶社会的,并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法制度,在宗法制度、土地国有的情况下,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体系。 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商代政治的显著特点是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主宰国政。 新石器时代农业产生的意义 在距今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逐渐学会了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开始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稳定的、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为人口增长、文明延续提供了前提条件,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一部分人口较多的农耕聚落后来发展演变为城,出现了最初的文明和国家。 国家的产生 为争夺土地和粮食等生存资源,部落之间经常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之前是杀掉战俘),出现了奴隶制度。 为了进行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统治阶级(本部族)利益;抵御外敌入侵(保卫本部族生存资源)或对外侵略扩张(扩展本部族生存资源);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修筑了都城、制造(金属)兵器、雕刻玉器(神权、原始宗教)、出现统治(管理)机构、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政权机构),国家开始出现。 商朝的活人殉葬制度 作者:泾渭公子 来源:知乎 活人殉葬制度自古就有并且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历朝历代虽然明令禁止,但却从未停止过。尤其是中国商周奴隶制时代是殉葬最盛行的时期。殉葬制度,是用活人殉葬,是商周奴隶社会时期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殉葬制度始于商代。 在殷墟发掘的大、中型墓,是商代晚期人殉中最为突出的,人殉数量的多寡,一般与墓葬规模的大小成正比。如殷墟侯家庄西北岗一00-号亚字型大墓,在墓内腰坑、二层台、墓道中共发现23个殉人,墓外东侧发现22个陪葬人殉坑,共68人,合计殉人达91人; 近百人左右,对现在的我们听起来好像不是很多,不像始皇帝一上来就是几千上万的人,但是仔细想想看,在商周时期人口极度的缺少,还有频繁的战争更是加重了人口的缺少,而且商周时期等级制度森严。所以百人的殉葬差不多的最高规格了。 1950年发掘的武官中字形大墓墓内共有殉人45个;殷墟西区的七O- -号甲字形大墓,墓内共有殉人12个;在没有幕道,属中型墓的小屯妇好墓中,也发现殉人16个。中型墓一般都是殉1-4人。据此可知,中国早期活人殉葬制度发展的巅峰时期便是商代晚期的殷墟文化时期。 为大家普及一下商人为什么要用活人殉葬,商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奴隶主贵族死后,都用奴隶为之殉葬,以供其死后奴役驱使。在河南安阳发掘的奴隶主墓葬中,一般都有几个、几十个人殉葬,有的大墓中,有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