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4164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100573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中考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学业水平调研测试试卷(二)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1-27 Si-28 S-32 Fe-56 Cu-64 一、选择题:(1-15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饮料不能代替水 B. 保健品可代替药物 C. 挑食不利于营养均衡 D. 霉变的大米不能食用 2. 我们北方四季分明,下列变化中仅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春季酿酒 B. 夏季晒盐 C. 秋季腌菜 D. 冬季燃煤 3.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氩气:Ar2 B. 两个氢离子: C. 氧化铁:Fe2O3 D. 铝原子结构示意图: 4.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 检查气密性 C. 读取液体的体积 D. 稀释浓硫酸 5. 中华传统文化、前沿科技、生产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诗句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C. 氯化铵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 用来制造人造卫星天线的钛镍记忆合金是金属材料 6. “宏微结合”是学习化学重要思想,下列事实与其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A.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时水银柱升高,是因为受热后汞原子变大 B. 五月的哈尔滨,丁香绽放、全城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机率大 D. 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7.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盐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 金属可以导电,所以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8. 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 B. 砷属于非金属元素 C. x=18 D. 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克 9.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及操作中,现象足以说明其结论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B 把某白色粉末状固体溶于水 触摸烧杯壁很热 则该固体一定是生石灰 C 把无色气体通入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该气体与NaOH溶液不反应 D 灼烧棉花与蚕丝 都生成黑色粉末 它们是糖类 A. A B. B C. C D. D 10.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实验方案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A. Cu(CuO):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B. KCl(KC1O3):加入MnO2充分加热至反应完全 C. 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 D. CO2(HCl):通入足量的烧碱溶液 11. 可用双碱法(氢氧化钙为悬浊液)脱硫处理工业废气中的SO2,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双碱的俗称是纯碱和熟石灰 B. 反应过程中所有元素化合价都没改变 C. 过程Ⅰ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反应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aOH 12. 我们通过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探寻物质组成的奥秘。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13. A和B两种固体粉末(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T℃时,将等质量(m)的A和B粉末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搅拌、静置,恢复至T℃,现象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温度在T3℃-T4℃之间,则乙烧杯中剩余固体为B B. 温度由T2降到T1,图2中现象不变 C. 图2中的现象不可能是T1和T3 D. 温度在T2℃时,加入的A和B质量m应满足41.7g<m≤46.4g 14.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 B. 电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