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5745

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专题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14698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答案,差异性,整体性,自然环境,专题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江苏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模块一 自然地理 专题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五年高考                  考点1 植被与土壤 (2023山东,1—2,6分)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生长季较长 B.有机物积累多 C.土壤肥力高 D.物种多样性高 (2022辽宁,12—13,6分)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 A.7月的热带季雨林 B.12月的热带季雨林 C.7月的落叶阔叶林 D.12月的落叶阔叶林 4.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 A.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 B.月平均风速均减小 C.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 D.月平均温度均降低 (2022湖南,11—13,9分)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离河 岸距 离 (m) 群落属性 影响因子 群落结构 群落 盖度 (%) 海拔 (m) 土壤 含水量 (%) 土壤 容重 (g/cm3) 土壤 电导率 (mS/cm) 50 ———灌—草 30.33 916 5.73 1.41 0.36 200 ———灌—草 34.00 917 5.04 1.50 0.59 350 ———灌—草 40.33 914 4.42 1.50 0.37 500 ———灌—草 46.67 914 18.51 1.41 2.56 650 ———灌—草 74.33 913 19.27 1.37 0.40 800 ———灌—草 68.67 913 15.23 1.38 1.02 950 ———草 45.00 912 7.78 1.40 0.50 1 100 ———草 40.33 916 3.06 1.58 0.66 1 250 ———草 34.33 915 2.32 1.62 1.98 5.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7.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2022山东,8—9,6分)图1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2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 60 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9.图2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022北京,9,3分)下图为我国山东丘陵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0.图中四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2福建,4—6,9分)冻结期是指一年内土壤冻结第一天至冻结最后一天的天数,冻结天数是指一年内土壤发生冻结的所有天数。由于冻结期内土壤并非每天都会冻结,因而冻结期往往大于冻结天数。下图示意1981—2010年北半球土壤平均冻结期和平均冻结天数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从27°N到37°N土壤平均冻结天数大幅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植被 B.土壤 C.洋流 D.地形 12.下列土壤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