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6941

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21430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二模,语文
    2024年莆田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语文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答题时请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要求认真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 (23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即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应当做到“_____”。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情景的两句是“_____, _____” 。 (3)古文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在后世流传。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_____”形容事物多样、壮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_____”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两句,描绘战马奔驰、万箭齐发的战斗情景,壮烈豪迈。 (5)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结尾长叹“_____”,借用典故表达词人难觅知音的苦闷。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①(zǎi)体,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世代传承的密码。在我国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红色资源( ),见证了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②(lì)程。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让红色基因库不断丰富扩③(róng)。一个个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都在讲述着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一条条红色旅游线路,一个个红色遗迹遗址,都在生动( )着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 )。要让青年学生认同、理解红色文化,我们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流入新的时代特色。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汉字 (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星罗棋布 传播 不言而喻 B. 鳞次栉比 传递 不可言喻 C. 鳞次栉比 传播 不言而喻 D. 星罗棋布 传递 不可言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要让青年学生认同、理解红色文化,我们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融入新的时代特色。 B. 要让青年学生认同、理解红色文化,我们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特色。 C. 要让青年学生理解、认同红色文化,我们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流入新的时代特色。 D. 要让青年学生理解、认同红色文化,我们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融入新的时代特色。 名著阅读交流。 (6分) 3. 为了推动整本书阅读进程,丰富阅读体验,班级开展阅读专题探究活动。请以阅读某部名著为例,设计一个专题,拟写一段简要的文字,记录探究过程与收获。 二、阅读(67分) (一)(7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 妥 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①独向隅。 未必素娥②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注]①羁人:羁旅他乡的人。②素娥:嫦娥。 4. 诗中第一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5. 本诗中“玉蟾清冷桂花孤”与《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的“斫去桂婆娑”都写到桂树,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玄素为给事中①,贞观初修洛阳宫,以备巡幸。上书极谏,其略曰:“臣闻阿房②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且陛下今时功力③,何异昔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深愿陛下思之。”太宗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玄素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且陛下初平东都太上皇敕高门大殿并宜焚毁,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请赐与贫人。事虽不行,天下称为至德。今若不遵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