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77794

(2024秋季新教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课件+素材(36张PPT内嵌视频)

日期:2025-05-22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4次 大小:448737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质量,内嵌,PPT,36张,素材,课件
    (课件网)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 R·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前自学准备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课前自学准备 预习检测 1.参加化学反应的_____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_____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_____重新_____而生成新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没有改变,___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___也没有改变。 各物质的质量 原子 各物质的质量 组合 种类 数目 质量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 课堂教学展示 新课导入 Cu + O2 CuO 加热 Fe + CuSO2 Cu +FeSO4 猜想一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在质上发生了变化 在量上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猜想] 大于 小于 等于 知识点1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活动与探究] 方案一: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一: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将铜粉平铺于锥形瓶的底部,塞紧橡胶塞。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2.将锥形瓶置于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锥形瓶冷却后再次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 现象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玻璃导管上端的小气球先鼓起后变瘪 文字 表达式 铜+氧气 氧化铜 反应前 总质量 m1 反应后 总质量 m2 方案一: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加热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1.在锥形瓶中加入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铁钉,再小心地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塞好橡胶塞。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2.取下锥形瓶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进入锥形瓶,观察实验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次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现象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文字 表达式 铁+硫酸铜 铜+硫酸亚铁 反应前 总质量 m1 反应后 总质量 m2 反应前物质(或物体)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锥形瓶 带玻璃管的橡皮塞 带玻璃管的橡皮塞 气球 气球 铜粉(参加反应的) 氧化铜 氧气(参加反应的) 其他气体(除氧气外的气体) 其他气体(除氧气外的气体) 未反应的反应物(剩余的铜粉) 未反应的反应物(剩余的铜粉) 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参加反应的铜粉质量+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生成氧化铜质量 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反应前物质(或物体)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锥形瓶 橡皮塞 橡皮塞 铁钉(参加反应的) 铜 硫酸铜(参加反应的) 硫酸亚铁 水 水 未反应的反应物(剩余硫酸铜) 未反应的反应物(剩余硫酸铜) 参加反应的铁质量+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 生成的铜质量+生成的硫酸亚铁质量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总质量 生成物的总质量 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化学反应 1.运用范围:化学变化;不能用于物理变化。 2.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