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8118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十六 议论文阅读 课件(共117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6291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
  • cover
(课件网) 专题十六 议论文阅读 课标导航 考查角度 命题方向 分值 备考建议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1.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1.概括、提炼论点 2.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某段论证了什么观点 8—12分 1.掌握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准确掌握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知识 2.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 3.梳理论证思路、结构、层次 4.理解、分析、补充论据 2.某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1)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或思路)。(3)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8—12分 2.阅读议论文,首先需要弄明白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要注意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也就是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层次之间的关系。要从中心论点着手,逐层分解,找出支撑中心论点的分论点,如果需要,再找出支撑分论点的子论点,以此构成全文的严谨的论证框架,事实上就是要拟出一个内容提纲。这样,我们就可以居高临下、胸有成竹地去解答具体的问题 3.阅读诗话、文论、书画艺术论的经典片段,尝试运用其中的观点欣赏、评析作品 4.学习革命领袖的理论文章,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与方法 5.分析议论文句段的作用 6.赏析语言 7.谈感悟或看法 4.(1)概括文中的事实论据。(2)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3)下面的材料是否能作为本文某段的论据 说明理由 5.文章某句(段)有什么作用 6.文章中加点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7.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的看法 8—12分 4.掌握各考点的答题技巧,选择典型试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典例1](2023滨州)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传承诗词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郦 波   ①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为今人留下无数名篇,造就无比灿烂的中华诗歌文化。凡中国人,不论身处何方,从事什么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几乎都熟读“春眠不觉晓”,能诵“床前明月光”,会唱“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诗词在我们的生命岁月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给心灵以美的熏 陶,给生命以丰厚的馈赠,给人生以深沉的激励。试想如果没有李白、孟浩然、王之涣、杜甫、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黄鹤楼上、晴川阁下该少却多少韵味,鹳雀楼头、赏心亭中又何来千古回响 诗歌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成为诗意人生的写照、家国情怀的寄托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艺术结晶。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②古典诗词生命力强,至今仍是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近10年来,除了从事古诗词教学和研究,我还参加多个电视文化节目的录制。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每每需要为观众解读中华文明的某个 特质时,总是可以借助诗词做出迅速而贴切的传达,同时还富有审美意蕴。[甲]不仅如此,我还发现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在互联网广泛普及、传播更加大众化的今天,诗词节目成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话题,推动文化的代际传承,为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温暖的文化力量。诗词还能转化成前行的力量,这也是伟大诗篇流传至今的原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登上央视舞台的普通农家女子白茹云。她家境平平又身患疾病,却不抱怨不沮丧。她最喜欢苏轼的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在人们的帮助下,带着这份洒脱和豁达,白茹云在田野里劳作,在家务中忙碌,过着充实又诗意的生活,成为乐观坚强的平凡英雄。 ③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乙]在中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