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和气候》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学会运用实例分析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记住卫星云图中不同颜色的含义,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 3.学会识读风向标。 4.知道影响空气质量好坏的主要因素和主要污染源。 5.学会运用实例分析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学会认识卫星云图、常用的天气符号、风向标。 3.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知道排放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教学难点】 1.运用实例分析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学会分析影响空气质量好坏的影响因素和污染源,以及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利用一些常见的与天气与气候相关的谚语导入: 谚语中的地理:蚂蚁搬家 天将雨;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晴;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然后让学生跟自己小组讨论这周的天气情况,并分享自己喜欢的天气。 (板书)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 1.天气和天气现象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天气?试举例说明。 2.天气有什么特点? 3.你知道怎么描述天气状况吗? 生:(可能的答案)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变化状况,如风雨、阴晴、冷热等。如刮风、下雨、雷电等都属于天气现象。 2.天气特点:多变;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3.天气的描述:用阴晴、风雨、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等来描述。 【知识拓展】天气状况的描述。 教师展示常见天气类型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天气状况的常用描述名称及术语。 (板书)2. 气候和气候现象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气候? 2.气候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3.你知道怎么描述气候特点吗? 生:(可能的答案)1.气候: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 2.气候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 3.气候的描述: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例如:昆明四季如春,沙漠地带长期干旱,南极地区常年寒冷。 【巩固训练1】天气和气候的描述术语。 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阴转多云 冬暖夏凉 晴空万里 秋高气爽 和风细雨 终年高温 冬雨夏干 雷电交加 2.你能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吗? 生:(可能的答案) 【归纳总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所学天气和气候的知识及时进行归纳小结,共同完成表1. 天气与气候的比较。 共性 差异性 时间 空间 稳定性 描述词语 天气 都是对大气状况的描述 短 小 不稳定 阴、晴、雨、雪、风、雾、霜 气候 长 大 稳定少变 降水多少气温高低 (板书)二、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和获取途径 教师展示“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2011年7月2日)”,播放视频《全国天气预报(2020.7.31)》,学生对天气预报形成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继续展示图片资料:人们日常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主要途径。 (板书)2. 卫星云图及其识读 教师展示动画“台风卫星云图”,播放视频《如何看懂卫星云图》。 结合视频内容,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绿色、蓝色、白色的含义是什么吗? 2.中国境内目前范围较大的降水云区出现在什么地方?移动方向怎么样? 1.在卫星云图上,绿色或棕色部分表示陆地,蓝色部分表示海洋,白色部分表示云团。 白色越浓,表明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2.中国较大的降水云区出现在青藏高原、内蒙古西部、甘肃、宁夏、四川西部、黄土高原北部、长江中下游等地区。 移动方向:东北方向。 (板书)3.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师展示并讲解图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知识拓展2】台风及其危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