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9720

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10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
  • cover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2.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者对故都的秋天的热爱以及流露出的忧思与悲凉。 3.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鉴赏本文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2.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鉴赏本文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者对故都的秋天的热爱以及流露出的忧思与悲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课堂 秋天有“春华秋实”的饱满收获,也有“秋高气爽”的晴朗宜人;有“自古逢秋”的悲戚寂寥,也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激越向上。所谓“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片自然之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郁达夫笔下的秋天,是一幅幅与众不同的秋景图。如果要为郁达夫的作品《故都的秋》制作书签,你会选取怎样的画面和说明文字呢? 二、细读文本,以情驭景 1.大家阅读文章的3至11段,完成以下任务: ①绘制书签,并选取一个简短的名字,概括画面内容; ②找出描写景物的关键词、句(选取了哪些景物); ③分析这些景物体现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试从视觉、触觉、听觉等角度进行品味。 预设: 第一幅秋院—秋院晨景(清淡、清闲、宁静、落寞) 院落———悲凉。破,破屋、破壁腰,北方寻常之景,沧桑悲凉。 碧绿天色———清净。天色清净高爽,无纤尘之感; 阳光———清静。一丝一丝给温暖阳光平添几分冷落与萧条; 坐在院子里的人———清闲。捧着茶碗,静观云起云落,闲适惬意,清闲; 牵牛花、秋草———悲凉。白、蓝(清淡、素雅纯净)和紫黑是冷色调,忧郁悲凉 驯鸽———寂静。天地之间,或白色或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的空白中间,以动衬静 小结:相比著名的宫殿庙宇、亭台楼阁,作者选取的是老百姓的家院,是北方的寻常之景、寻常之物、寻常之人,营造出一种充满北国情调的清静舒朗的氛围。纯净淡雅的花映衬着高阔清净的蓝天,构成了秋的基调,体现闲适、惬意的心境,表达对故都秋天的热爱。 第二幅秋槐—秋槐落蕊(静,人生之秋) 落蕊———清静落寞。从视觉到触觉:秋风乍起,花蕊簌簌落下,落蕊满地踏过无声———静 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静。环境“静”,心境“静” 细节描写:扫过留下淡淡痕迹,是生命最后的痕迹,落叶知秋;是岁暮的信号,是人生的秋天。 人生短暂,坐看年华付流水———清闲,落寞 第三幅秋蝉—秋蝉残声(冷清、静,人生之秋) 蝉———悲凉。北方的平常之物。 以动衬静:夏日的蝉,到秋日已经式微,嘶叫是生命将逝的哀叹———微弱凄凉 第四幅秋雨—秋雨话凉(凉,天气凉、悲凉) 秋雨———凉、清闲。 对比:突出北方秋雨“奇、有味、像样”的特点。 忽来忽去;雨声,息列索落,一层秋雨一层凉。 有动(凉风、落雨、云逝)有静(灰沉沉的天、无声无息的落蕊)。 都市闲人———清闲、悲凉。 (学生表演)典型北方穿着,极具地方特色,寻常之人、寻常之景,闲适潇洒,长叹声音绵长浓郁,回荡、空寂。赋予自然景物以北平人的腔调,落寞与感伤。 秋雨常能触发人们的苍凉与无奈之情 第五幅秋果—秋日胜果(色淡、悲秋) 枣———悲凉。 融情于景:枣树是京城人家院落中极为普通的树种,秋果颜色淡雅,非浓重的红色,而是如淡绿微黄(苦涩)。 枣子由淡绿到微黄再到红色,西风随着而来———悲秋 小结:不同于《荷塘月色》里浓墨重彩的工笔描绘,作者用墨线勾描秋天的特征景物,不加渲染却鲜明生动。作者笔下的秋,蕴藉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也蕴藉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故都闲人充满京腔的互答声中。作者主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