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9871

《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表格式 教案 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数学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264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格式,教案,青岛,五四,学制
  • cover
课题 第五单元 信息窗四 《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 解决问题》———数与代数领域 课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课标摘录(紧要联系,2-3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学段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已作出解释。 2.课标分析 “结合具体情境”———是指不能脱离生活情景去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务必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去计算,加强直观感受,打好基础。否则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会成为空中阁楼。 “算法”———即计算方法,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每一步的计算方法,弄清运算顺序。 教材分析 本节课创设的是青蛙和蝌蚪吃蚊子的情境,在学生熟悉的、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问题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个条件连续使用两次的两步计算的方法,掌握加减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教材共提出了两个数学问题。 问题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教材呈现了青青和蛙蛙吃蚊子的对话,根据“青青吃了150只蚊子,蛙蛙吃的比青青少30只”信息提出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借助问题引出对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课本给出了用纸条摆一摆的方法理解数量关系 问题2: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幼虫? 教材呈现了蝌蝌和蚪蚪吃蚊子幼虫的对话,根据“蝌蝌吃了60只蚊子幼虫,蚪蚪吃的比蝌蝌多30只”信息提出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 本活动是在问题1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掌握了两步计算的解题思路,是对该方法的进一步巩固。 学情分析 1.学前检测 2.检测内容 (1)计算329+151= 731-239= 36+49-27= (2)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喜鹊比黄鹂多捉38只,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3)一把茶壶32元,4个茶杯36元,一把茶壶比一个茶杯贵多少元? 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学前分析:通过课前调查及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算法,能分析简单的解决问题 学习 目标 1.掌握万以内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学会一个条件连续使用两次的两步计算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3.能通过线段图,探索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理清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条 知识能力准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的计算能力 信息技术 应用 技术支持:◎问卷星√影音剪辑√课件拼合◎影音录制◎其他( ) 认知工具:√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建构协同◎情感体验激励、其他( ) 功能支持:◎信息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评价 √逻辑思维训练◎辩证思维训练◎辩论√情境建构 ◎ 其他( ) 备注:仅勾选核心内容,每项不超过3项。 课前预学 我们认识了几位田园的小卫士,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的朋友:出示青蛙吃蚊子和蝌蚪吃蚊子幼虫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 整理一下课本上的数学信息 青青: 蛙蛙: 蝌蝌: 蚪蚪: 2.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课中展学 活动一:探究两步解题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1、解决:“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1)你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读一遍。 (2)思考: ①在这个问题中,已知条件是什么? ②求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就是求什么? ③先求谁的,然后把它们合起来。 (3)分享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评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