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80158

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二模测试卷02(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634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中考,语文,专练,上海,专用
    2024届中考二模模拟测试卷02(上海专用) 语 文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默写 (1)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2) ,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汽笛声响起,轮船渐渐驶离码头。柔情的江水恋恋不舍地送着远行的游子。这让离开故土的小新想起了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诗句“ , ”。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黄州快裁亭记(节选)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①,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②。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③,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注】①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宋玉有《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之侍臣。②人有遇不遇之变:人有遇时和不遇时的不同时候。遇,指机遇好,被重用。③窃会计之余功:窃,利用。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余功,公事之余。 2.【甲】文作者是 ;【乙】文作者是 的弟弟,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哥哥的文章《 》。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今张君不以谪为患( ) 4.对【乙】文中画线句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读书人生活在世上,让他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到哪里都会有病痛。让他心中坦然,不用外物伤害他的本性,那么到哪里都会快乐。 B.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 C.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心中不坦然,那么去到哪里都会有病痛。如果心中坦然,不因为外物而受到伤害,那么在什么地方都会感到快乐。 D.读书人生活在世上,令他心中不坦然,那么去到哪里没有忧愁?令他心中坦然,不因外物而伤害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 5.下列对于【甲】【乙】两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侧重叙事,交代作记的缘由,【乙】文末段交代写作时间和作者。 B.【乙】文中楚王遇风而喜,他和【甲】文中的古仁人一样能为百姓着想、担忧。 C.【甲】文中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