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282248

《乡土中国》知识清单-【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知识清单(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学案 查看:55次 大小:341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知识,清单,同步,下册,模块,基础
  • cover
第四单元 必备知识清单 乡土中国 一、作品简介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 《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二、重要概念 1.现代社会:根据费孝通先生的论述,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由陌生人组成、生活不定型、文化不稳定、需要文字、团体格局、重视团体道德、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男女平等、依法治理社会、重视诉讼、许多权利上相等的公民共同参与政治、重视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地缘关系、可以通过反对监督执行权利的人是否遵行契约、根据需要进行社会计划。因此,具备上述特征的社会就是现代社会。 2.村落:指依附于土地的人们因为耕地面积小、合作需要、安全需要、土地平等继承等因素而聚集在一起居住的社区。 3.熟悉社会:指一种因聚居在一起而对周围的人和物形成最为熟悉的社会关系的村落式社会形态。 4.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一部分。 5.时间阻隔:一方面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世代之隔。 6.文化:指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7.团体格局:指由若干个人组成的、关系平等、界限分明、互相合作的团体构成的社会结构格局。 8.差序格局:指发生在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中的以自己为中心向外一圈圈推出去而形成的具有伸缩能力和差等次序的社会结构格局。 9.团体道德:指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 10.小家族:指以父亲一系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而形成的担负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的具有连续性的事业社群。 三、作家介绍 费孝通( 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人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0年转入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6年在伦敦大学的经济政治学院,在马林诺斯基门下学习社会人类学,1938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38年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44年加入民盟。 1981年,他荣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该年度赫胥黎奖章。1982年,他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又被澳门东亚大学授予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1985年,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费孝通先后对我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 他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四、人物生平 1.人生经历 1910年11月2日,费孝通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一个重视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六岁时,入吴江县第一初等小学,后转入苏州振华女校就读。1924年至1927年,就读于东吴大学第一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