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87031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1802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月月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教育集团高2024届高三第九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2024.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1. 中国北疆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三十余处,从旧石器中晚期到青铜时代连续地层积遗址仅有一处,即内蒙古金斯太遗址。金斯太遗址旧石器文化层中的遗物主要是石制品和马、羊、鹿等动物化石,包括具有欧洲技术风格的石器。金斯太遗址( ) ①反映了北疆地区部落战争较为频繁②有助于研究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关系 ③有助于考察文明与环境的内在联系④见证了古人类的原始农耕定居生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旧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金斯太遗址旧石器文化层中的遗物主要是石制品和马、羊、鹿等动物化石”及所学可知,金斯太遗址的遗物主要是肉类食物,反映的是北方先民的游牧生活;根据材料“从旧石器中晚期到青铜时代连续地层积遗址仅有一处,即内蒙古金斯太遗址”可知,北疆30余处遗址仅有金斯太遗址一处具有一定的文明连续性,主要反映了游牧的迁徙属性,因此材料内容有助于研究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关系和考察文明与环境的内在联系,②③项正确,B项正确;材料未明确指向部落战争的相关信息,①项错误;材料内容无关原始农业,无法直接得出古人类的原始农耕定居生活,④项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为弄清楚居民情况而进行了社会调查。为调查而列出的提纲保存在《管子·问》篇里,其中有以下几项。据此可知当时( ) 问宗子之牧(庇护)昆弟者,以贫从昆弟者几何家 余子仕而有田邑者,今入者几何人 子弟以孝闻于乡里几何人 余子父母存,不养而出离者几何人 A. 宗法制度遭到削弱 B. 儒家思想不受重视 C. 基层自治色彩浓厚 D. 土地私有制度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从材料中的调查可知当时宗族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宗族依然是大宗占主导地位,宗子之昆弟(亦即庶子)之族,受大宗庇护(“牧”),有些大宗之家衰败而靠昆弟接济(“以贫从昆弟”),宗族里的庶子(“余子”)因为做官而得到田邑,并从这些田邑收税(“今入”),显然,这些“余子”在这么多方面已经走出了宗族而成为国家之人。还有不守孝道,与父母分居,这些调查都反映出当时宗法制度走向衰落,A项正确;材料中部分信息反映了不守孝道,但也不能据此判断儒家思想不受重视,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春秋时期的基层治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商鞅变法使得土地私有制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 3. 秦代“平贾”制是政府基于市场平均价格而制定的价格标准,由地方评定、谒报于县廷,涉及公私交易、税收统计等方面。西汉中后期,“平贾”以郡为单位制定定价,同时,国家在“平贾”制的基础上施行平准法。这体现出( ) A. 重农抑商政策贯彻实行 B. 全国性市场逐渐形成 C. 地方豪强势力遭受打击 D. 政府经济管控力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阅读材料可知,“平贾”制在汉代发生了变化,由郡制定定价,且政府对“平贾”制的利用更加深入,这体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