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人普希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能够流利并有感地吟诵诗歌;理解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2.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品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拓展延伸,尝试写诗,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主要内容,品析描写小桃树成长经历的语句,体会小桃树面对挫折的态度。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感受作者的成长经历,理解作者寄托在事物上的“志”。 三、教学设想 七年级学生个别的知道普希金,但深入了解的比较少;他们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是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和离乱的痛苦知之更少;他们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生活优裕;他们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更是被百般呵护,缺少生活的磨砺……“少年不识愁滋味”,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七年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有能力学好这首诗。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我们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会如何面对?世界著名大诗人普希金为此写了一首诗,普希金诗作的语言热烈尔深沉,在本诗中给了我们一番特别的叮咛和嘱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让我们体会诗中有哲理意味的语言特点,学会面对生活的一切。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 尼古拉耶夫娜 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介绍背景 普希金一生热衷于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创作遭到了沙皇统治阶级极端的不满和仇视,曾两次被流放。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被软禁在南俄的偏僻乡村。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这首诗不正是诗人在离群索居、寂寥生涯中悟出的深刻的生活哲理吗?这里没有一丝一毫宿命论的蛛丝马迹。真诚、善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加上亲切自然而又热情深沉的语调,诗歌朴素、流畅,言简意深,耐人回味。(再读此诗,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鼓励自己) 三、诵读训练 1、读准字音 自由读 个人读 2、读出节奏 齐读 (两节诗歌,读完一节,停顿,然后,再读第二节,就把诗歌的层次脉络读清楚了。) 3、教读 明确:这首诗的旋律,平稳、深沉、忧郁的,接着是乐观、亮丽的。 4、小组pk读,让学生自己朗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5、全班合作读(配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男合:舒缓地)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女合:亮丽地)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男合:沉稳地)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