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12416

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

日期:2024-12-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224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竹石,教案
  • cover
10、《古诗三首-竹石》 教材分析: 教材的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起先之前,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竹石》这首诗是六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它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诗人郑燮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子生长在岩缝中的劲竹的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品质,也借此表现出自己不畏艰难、不向世俗低头、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全诗语言凝练,意义深刻,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六年级的学生有肯定的语文阅读实力,通过朗读理解本首古诗的内容并不难,但整理概括的实力还不够精炼深化,以及生活阅历有所欠缺,不能够精准感受到作者的高尚情操,所以还须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适当的概括和引导,并且协作小组探讨等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通过查阅资料,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3.了解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尚风骨 通过学习,领悟了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诵读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典诗词是我国的文学瑰宝,其精妙的语言,精炼的表达,深远的含义值得我们学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古诗三首》。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上这幅画,说说画上有什么? 学生回答:题画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郑燮的题画诗《竹石》,看作者赋予了它怎样的品格。如果老师请大家为这节课的学习定一个目标,你最想在这堂课上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通过查阅资料,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3.了解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古诗 1.明诗题 (1)解释题目《竹石》。 (2)介绍作者郑燮及作品。 2、解诗意。 (1)《竹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由朗读古诗,思考:这首诗是写竹子还是写岩石?(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岩石上的竹子) (2)读古诗时我们要读出节奏,语调随情感变化,要有轻重之别。“坚劲”的“劲”是一个多音字,我们通常见的读音是“jìn”,在这里应读“jìng”。下面请同学们按这样的节奏再来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比之前读得更有韵味了。 (3)课前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这首古诗,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注释试着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小组讨论。 (4)出示前两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前两句诗意思的理解。教师评价并出示答案。 (5)出示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后两句诗意思的理解,教师评价并出示答案。 3、悟诗情。 (1)这首诗,描写的是竹子,说一说,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注意:结合诗句谈印象)下面咱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竹子的这种精神的。 (2)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句诗中,哪两个字写得最传神?是“咬”和“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扎根破岩的姿态,这两个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枝在夹缝中生长的竹子。哪怕是艰险的生存环境。哪怕是一条小小的缝隙,它都要把根牢牢扎在岩缝里。传神地表达出竹子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3)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样的一枝竹子在夹缝中生存,会遇到哪些磨难和打击?它屈服了吗? 学生回答。 哪几个词语可以体现竹子的精神?“千”、“万”、“坚劲”、“任尔”。正常生长的植物都会经历风吹雨打,而岩石缝里的竹子所经历的磨难远远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